[发明专利]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31745.5 申请日: 2020-12-07
公开(公告)号: CN112674008B 公开(公告)日: 2022-11-29
发明(设计)人: 顾晨;俞演名;董舒迪;陈晓军;戴文安;黄伟斌;陆知耐;陈耀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73 分类号: A01K61/73;A01K61/54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
地址: 310014***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潮间带 生态 牡蛎 系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牡蛎礁礁体的构建、培育及投放,本发明的牡蛎礁构型选择为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密合度最高、抗挤压力强、可使用空间最大,节省材料;同时,蜂窝结构可以诱集其他小型底栖动物、微生物,营造生物栖息地。本发明可实现显著提高牡蛎的成活率、生物量,改善近海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净化近海海域水环境的多重目标。同时,基于潮间带潮汐特点,本发明所述的礁体可实现水体的循环更新,实现水流自由流动交换。本发明可为潮间带生态环境萎缩、退化、破坏的区域提供解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牡蛎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礁是由牡蛎层层叠叠不断附着在蛎壳上而形成的礁体。牡蛎礁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栖身之所,净化近海海水水质,保护海岸线减少侵蚀,维持海岸带生态平衡等。根据资料显示,由于过度采捕、海水污染、海岸开发等原因,世界上85%的牡蛎礁已经消失,在全球大多数海湾,贝类礁石已经不到原来的10%,且礁体越来越小,牡蛎种群也越来越少。同时,因牡蛎礁数量的锐减,滨海潮间带海洋底栖动物栖息地、海鸟栖息地较少,带来近海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近些年来美国切萨皮克湾、弗吉尼亚海岸、纽约港、新泽西港、澳大利亚的东海岸昆士兰的努萨、南部海岸、西部的佩思等海岸,中国香港、上海、江苏海门、浙江台州等地海岸,均开展过牡蛎礁修复的项目。作为海洋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牡蛎礁的修复,尤其是滨海潮间带区域的修复,对河口、近海海域海洋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修复牡蛎礁的相关技术仍就相对匮乏,根据牡蛎易于附着坚硬底质的特点布置牡蛎礁,如发明专利(200810201194.6)往往采用将牡蛎幼苗投放于防浪堤附近,结合防浪堤构建牡蛎礁,该方法牡蛎密度及生长状态不易调控,在缓水湾区不易实现;如实用新型专利(201320713007.9)采用废弃牡蛎壳袋状物架构礁体培育牡蛎礁等方法,构建牡蛎礁体,方便恢复牡蛎礁生态系统。目前技术所选用的材料通常有废弃建筑材料、轮胎等,其生态性较差,其缓慢分解后的微小有机物存在对海洋植物、底栖动物、甚至是滞留海鸟的生物代谢具有一定影响。目前关于潮间带特殊海域环境,针对牡蛎礁构建及其育苗培育的方法尚存在一定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用于修复滨岸带天然牡蛎礁退化的问题及提高滨海生物多样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目前滨海生态牡蛎礁系统的构建与投放方法、存活与繁殖低的问题,通过研究牡蛎礁生长特性,采用生态材料、选用适宜滨海潮汐特点的构型,采用牡蛎礁定点培育、投放的技术,实现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系统。可适用于滨海养殖区、生态退化区、河口等海域,辅助牡蛎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改善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

牡蛎礁礁体的构建:

(1)牡蛎礁单元母体制作:采用建筑材料制成六棱柱型牡蛎礁单元母体,且牡蛎礁单元母体为镂空结构;

(2)牡蛎礁单元子体制作:在可生物降解的网状条型袋内部至少填充废弃贝壳以及岩石碎料;

(3)牡蛎礁礁体制作:将若干牡蛎礁单元母体堆砌形成具有一定体积大小的蜂窝状结构,且通过连接绳将牡蛎礁单元子体嵌合于该蜂窝状结构结构的内外表面,形成牡蛎礁礁体;

(4)重复上述步骤(3),制作多个体积相同或不同的牡蛎礁礁体,用于构建生态牡蛎礁系统;

牡蛎礁礁体的培育:

(a)将上述步骤(4)制备的牡蛎礁礁体不等数量放置于实验室或水产养殖区的培养箱中进行育苗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1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