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21296.6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昂;武文杰;张灯;王林;张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L58/27;B60K11/0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6;H01M10/615;H01M10/657;H01M10/63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魏润洁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车辆 | ||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驱动热管理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水泵及电驱动装置冷却管路;
电池热管理回路,包括依次的电池水泵及电池冷却管路;
散热器;以及,
水壶,所述水壶通过三位五通阀连通所述电驱动热管理回路、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及所述散热器,所述三位五通阀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电驱动热管理回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四通道;
所述三位五通阀的第五通道设有二位三通阀,所述二位三通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电驱动热管理回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五通道;
所述车辆热管路系统具体有第一回路状态、第二回路状态以及第三回路状态,当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回路状态时,所述三位五通阀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三位二通阀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
在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回路状态时,所述三位五通阀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连通;
在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回路状态时,所述三位五通阀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二位三通阀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还包括电加热器和热交换器;
所述电加热器设于所述电池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热交换器设于所述电池水泵与所述电池冷却管路之间。
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4.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电池的工作温度和车辆行驶状态;
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且电池的工作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回路状态,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热交换器处于关闭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电池的工作温度和车辆行驶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车辆处于充电状态、且电池的工作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回路状态,所述热交换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电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电池的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且所述电池的工作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回路状态,所述热交换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电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电池的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且所述电池的工作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回路状态,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均处于关闭状态。
8.一种车辆热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程序,所述电动汽车热管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热管理程序,所述车辆热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水壶加注口缓慢加注冷却液,直至冷却液加注至MIN线刻度上方5mm,并静置1min,若液位下降,则继续补加冷却液至MIN线上方5mm,若液位不下降则停止加注;
调整车辆热管理系统至第一回路状态,开启电池水泵和电机水泵,持续观察10min,若液面下降至MIN线以下,则继续补加冷却液至MIN线以上5mm,若液位不下降则停止加注;
调整车辆热管理系统至第二回路状态,开启电池水泵和电机水泵,持续观察10min,若液面下降至MIN线以下,则继续补加冷却液至MIN线以上5mm,若液位不下降则停止加注;
调整车辆热管理系统至第三回路状态,开启电池水泵和电机水泵,持续观察10min,若液面下降至MIN线以下,则继续补加冷却液至MIN线以上5mm,若液位不下降则加注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2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