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15077.7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许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卫东 |
| 主分类号: | B24B5/12 | 分类号: | B24B5/12;B24B5/35;B24B27/00;B24B41/06;B24B47/12;B24B4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52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轴套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涉及碳化硅产品技术领域,包括成型后的半成品碳化硅轴套跟随生产线进入除尘设备中;除尘后的碳化硅轴套继续跟随生产线进入雾化设备中;润湿后的碳化硅轴套利用精细打磨设备进行打磨;在精细打磨后的碳化硅轴套包裹一层防护膜;打包入库;精细打磨设备,利用自动化的驱动配件,可以做到大批量的对碳化硅轴套进行打磨处理,与现有人工打磨碳化硅轴套的方式相比,机械化且为全自动的打磨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厂家无需雇佣大量的人力,以及投入大量的物力资源,从而降低碳化硅轴套的生产成本,降低碳化硅轴套的市场定价,让该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碳化硅轴套更加具有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宝石名称钻髓,是硅与碳相键结而成的陶瓷状化合物。碳化硅在大自然以莫桑石这种罕见的矿物的形式存在。合成碳化硅粉末从1893年开始批量生产,并用作磨料。碳化硅可用于需要高耐用度的材料中,如汽车刹车片、离合器和防弹背心等。在发光二极管、早期的无线电探测器之类的电子器件制造中也有使用。
碳化硅材料依据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抗冲刷、耐腐蚀以及质量轻的特点,被广泛运用,利用碳化硅制作的产品包括碳化硅密封环、碳化硅轴套、防弹板以及其他异形件等等。
其中,为了提高碳化硅轴套的出厂质量以及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碳化硅轴套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碳化硅轴套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现有对碳化硅轴套的打磨,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碳化硅轴套的生产成本,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碳化硅轴套,市场定价较高,不利于市场竞争,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在该处理工艺中,在对碳化硅轴套进行打磨时,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精细打磨设备,该精细打磨设备可以批量性的对碳化硅轴套的表面进行有效的打磨,与现有人工打磨的方式相比,机械化且为全自动的打磨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厂家无需雇佣大量的人力,以及投入大量的物力资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碳化硅轴套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成型后的半成品碳化硅轴套跟随生产线进入除尘设备中,除去碳化硅轴套内、外表面所附着的灰尘;
S2、除尘后的碳化硅轴套继续跟随生产线进入雾化设备中,让水分子附着在碳化硅轴套的表面;
S3、润湿后的碳化硅轴套跟随生产线进入无尘车间内,并利用无尘车间内设置的精细打磨设备,对碳化硅轴套的内、外表面进行同步打磨处理;
S4、精细打磨后的碳化硅轴套经覆膜设备,在其表面包裹一层防护膜;
S5、将包膜后的碳化硅轴套装入包装盒内,并入库。
在所述处理工艺中的步骤S3中,所述的精细打磨设备,包括设备承载框架以及横跨设置在设备承载框架上方的碳化硅产品输送带,在所述碳化硅产品输送带的输送区域内放置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碳化硅轴套,在所述设备承载框架的顶端且位于碳化硅产品输送带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双向驱动单元,所述双向驱动单元的顶端朝着碳化硅产品输送带的上方延伸,并且固定安装有夹持式携带单元,在所述设备承载框架的顶端且位于碳化硅产品输送带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若干根立柱,若干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下打磨机构,在所述设备承载框架的顶端且位于若干根立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升降式打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卫东,未经许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5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