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4922.0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李晶宇;武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区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块 双向 认证 方法 通信 系统 | ||
1.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之间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实现用户之间的认证;
第二用户对第一用户进行认证时,第一用户的锥体区块链终端生成对应的认证二维码;第二用户扫描第一用户的锥体区块链终端生成的认证二维码后,获得第一用户的授权信息,去第一用户对应的认证区块获取第一用户相关认证信息,完成第二用户对第一用户认证;同时第一用户也可通过第二用户授权,去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认证区块获取第二用户相关认证信息,完成第一用户对第二用户的认证;可单向识别扫描二维码,实现用户之间双向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认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认证和法人身份认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用户的终端和第二用户的终端获取的相关信息均包括:终端的编码、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编码、个人身份认证区块编码或法人身份认证区块编码、认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为个人时,个人身份授权二维码的生成方法为:
S1、终端向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和个人身份认证区块发出认证请求;
S2、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对终端标识,终端号码和绑定的身份证号码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向身份证号码对应的个人身份认证区块发送人证机合一认证通过的通知;
S3、个人身份认证区块收到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以及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认证通过的通知;终端根据身份证号留存的生物信息获取本人的生物信息与身份认证区块留存信息进行活体比对;比对成功后,个人身份认证区块将比对成功结果和时间戳发送至终端;
S4、终端得到比对成功的信息,生成终端的个人身份授权二维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为个人并具有资格身份时,身份授权二维码的生成方法为:
S1、个人资格身份认证在个人认证后,终端向资格身份认证区块发送认证请求,个人身份认证区块向资格身份认证区块发送身份认证通过的通知;
S2、个人资格认证区块接收到终端认证请求和身份认证通过的通知,资格认证区块进行资格留存信息比对;比对成功后,由比对成功结果和时间戳生发送至终端;
S3、终端得到比对成功的信息,生成终端的个人资格身份授权二维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为法人时,法人身份授权二维码的生成方法为:
S1、终端向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个人身份认证区块、法人身份认证区块发出认证请求;
S2、人证机合一认证区块对终端标识,终端号码和绑定的身份证号码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向身份证号码对应的个人身份认证区块发送人证机合一认证通过的通知;
S3、个人身份认证区块接收终端请求和人证机合一认证通过的通知,进行个人身份认证;
S4、法人身份认证区块接收到终端认证请求和个人身份认证通过的通知,法人身份认证区块进行法人留存信息比对;比对成功后,由比对成功结果和时间戳生发送至终端;
S5、终端得到比对成功的信息,生成终端的法人身份授权二维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区块链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为法人并具有资格身份时,身份授权二维码的生成方法为:
S1、个人资格身份认证在法人认证后,终端向资格身份认证区块发送认证请求,法人身份认证区块向资格身份认证区块发送身份认证通过的通知;
S2、法人资格认证区块接收到终端认证请求和身份认证通过的通知,资格认证区块进行资格留存信息比对;比对成功后,由比对成功结果和时间戳生发送至终端;
S3、终端得到比对成功的信息,生成终端的法人资格身份授权二维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49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