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9503.2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0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耕琳;袁泉;曾文驱;邓卓平;欧林夏;苏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T17/00;G06T19/20;G06Q10/06;G06Q50/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特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53 | 代理人: | 孟智广 |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地铁 隐蔽 工程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包括:
绘制地铁隐蔽工程的2D图纸;
基于所述2D图纸构建所述地铁隐蔽工程的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
将所述建筑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和所述机电模型组合得到3D综合模型;
对所述3D综合模型进行碰撞点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所述3D综合模型;
基于优化后的所述3D综合模型对所述地铁隐蔽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2D图纸构建所述地铁隐蔽工程的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之前包括:
构建BIM模型的技术标准;
构建BIM模型的协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标准包括BIM文件的命名规则,BIM模型的分类原则、BIM模型的附加信息、BIM模型的精度划分和BIM模型的参数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模式包括工作集模式和链接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建筑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和所述机电模型组合得到3D综合模型包括:
分析模型需求,所述模型需求包括模型的深度要求和模型构件的精度要求;
基于所述模型需求创建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
创建标高和轴网,并分层绘制图元,将所述建筑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和所述机电模型进行组合得到所述3D综合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3D综合模型进行碰撞点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包括:
基于设计施工的规则对所述3D综合模型进行碰撞点优化,对所述3D综合模型进行3D漫游检查,以及对所述3D综合模型进行4D模拟施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地铁隐蔽工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2D图纸构建所述地铁隐蔽工程的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包括:
利用Revit软件进行模型创建,将2D图纸导入所述Revit软件中,编辑得到所述建筑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和所述机电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95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站火灾应急预案推演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