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机器人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8590.X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9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卢宪斐;董旭;康庆奎;陈强;孙英涛;李健;李建祥;付兆远;刘继志;苏娜;王淑颖;王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绝缘子 带电 检测 装置 机器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机器人及方法。其中,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包括旋转机构,其上安装有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所述第一工作模块用于对绝缘子进行清扫;所述第二工作模块用于向清扫后绝缘子的发射激励振动波,同时接收振动反馈波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其与旋转机构相连,用于控制旋转机构转动,以使得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在绝缘子相应位置处依次工作;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当前检测绝缘子的振动反馈波与正常绝缘子的振动反馈波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当前检测的绝缘子是否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缘子带电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机器人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敞开式变电站绝缘子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在台风、暴雨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下,容易发生缺陷,影响绝缘子绝缘性能及使用寿命。其中,外部缺陷可以从外观看出,内部缺陷需要进行检测。现阶段的检测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变电站绝缘子常年暴露在室外,表面会积累大量的灰尘和污染物,而这些灰尘和污染物若在绝缘子检测前不清理,则会影响绝缘子的检测准确性;(2)超声波检测法用于停电检测作业,无法对变电站现场在役绝缘子进行带电检测。检测时需要将超声波探头紧贴绝缘子表面,稍有缝隙即能影响检测效果;(3)检测装置可以对在役的绝缘子进行带电检测,其触头需与绝缘子安装法兰垂直接触,变电站现场多为人工采用绝缘杆夹持振动检测装置进行带电检测,无法保证振动检测装置与绝缘子安装法兰实时垂直接触,影响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机器人及方法,其在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之前,对绝缘子进行带电清扫,再向清扫后的绝缘子发射激励振动波,同时接收振动反馈波,进而与正常绝缘子的振动反馈波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当前检测的绝缘子是否有缺陷,其保障了检测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
一种变电站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包括:
旋转机构,其上安装有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所述第一工作模块用于对绝缘子进行清扫;所述第二工作模块用于向清扫后绝缘子的发射激励振动波,同时接收振动反馈波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其与旋转机构相连,用于控制旋转机构转动,以使得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在绝缘子相应位置处依次工作;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当前检测绝缘子的振动反馈波与正常绝缘子的振动反馈波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当前检测的绝缘子是否有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模块和工作台,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作用下,驱动工作台旋转;所述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安装在工作台上。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优点在于,利用旋转机构控制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移动到相应位置后工作,节省了变电站绝缘子更换工具的时间,提高了检测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块和第二工作模块在工作台上的安装位置相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优点在于,使得两个工作模块之间的互不影响,提高了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作模块包括振动波检测装置,所述振动波检测装置顶部设置有振动波检测触头。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优点在于,利用振动波检测触头发射振动波以及接收反馈的振动波,实现了振动波的快速发送及接收,而且利用振动波检测触头与绝缘子法兰保持实时垂直接触,保障了检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群通信方法、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机芯及道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