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8296.9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0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倩;孙全伟;谭淼;夏利;张颖;杨蒙雅;谢希贤;陈宁;徐庆阳;张成林;李燕军;范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4;C12P19/26;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氨基 葡萄糖 基因工程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复合碳源代谢分工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通过构建强化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途径,并敲除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定向点突变甘油激酶表达基因,对甘油葡萄糖复合碳源的利用进行了代谢分工,使葡萄糖主要用于目标产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生产,甘油主要用于细胞生长,以提高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效率。混合碳源培养基摇瓶发酵48h后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产量最高达到107.8g/L,复合碳源转化率最高达到49%,相比于葡萄糖利用菌株,产量提升了151.7%,转化率提升了60.2%,具有较强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复合碳源代谢分工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功能单糖,对于骨关节的修复与保健,缓解骨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保健品与药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需求。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为从虾壳蟹壳中经过酸水解进行提取,存在环境污染、易致敏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发酵法进行N-乙酰氨基葡萄糖生产的报道不断涌现。目前,已经实现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等微生物的发酵生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生物合成过程需要以糖酵解途径中的6-磷酸果糖为前体物,因而合成过程与细胞生长代谢形成竞争关系,限制了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转化率。
随着生物柴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粗甘油出现剩余,作为廉价碳源,具有丰富的来源。本发明通过构建N-乙酰氨基葡萄糖生产菌大肠杆菌,并敲除pfkA基因,阻断糖酵解过程,对碳代谢过程进行分工,利用甘油作为廉价碳源,用于细胞生长,使葡萄糖能够更加高效地用于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显著提高了合成的效率与转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碳源代谢分工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以及利用所述工程菌生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方法。
本发明将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株基于复合碳源代谢分工生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所述的基因工程菌株是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glmS基因,以及Sc-gna1基因,构建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通路,构建无质粒系统,利用木糖启动子(PxylF)诱导来自T7噬菌体的RNA聚合酶基因,结合T7强启动子系统启动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对糖酵解过程中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进行定点敲除,并且引入文献报道(Pettigrew:Asingle amino acid change in Escherichia coli glycerol kinase abolishesglucose control of glycerol utilization in vivo.J Bacteriol,1996,178(10):2846–2852)的大肠杆菌甘油激酶基因glpK*(G913A)实现复合碳源的代谢分工。
所述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包含T7启动子控制的来自E.coli K-12MG1655菌中的glmS,以及来自酿酒酵母的Sc-gna1基因;大肠杆菌甘油激酶突变基因glpK*;木糖启动子控制的来源于T7噬菌体来源的RNA聚合酶基因(T7RNAP);以及nagA、nagB、nagC、nagE、manX、manY、manZ、nanE、pfkA九个基因缺陷型。
所述编码基因Sc-gna1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所述编码基因glmS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
所述编码基因nagA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3所示;
所述编码基因nagB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4所示;
所述编码基因nagC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5所示;
所述编码基因nagE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SEQ ID No.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