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6762.X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毕伟;朱丽红;周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96 | 分类号: | A61K31/496;A61K47/34;A61K47/42;A61P25/28;A61K49/12;A61K4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纳米 药物 递送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PLA-PEG-NH2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DTPA、三乙胺,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透析、冷冻干燥,所得产物命名为PLA-PEG-DTPA;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
S2、将步骤S1所得PLA-PEG-DTPA和六水合氯化钆溶解在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调节体系的pH值至6.0~6.5,在搅拌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透析、冷冻干燥,所得产物命名为PLA-PEG-Gd;
S3、将步骤S2所得PLA-PEG-Gd,PLA-PEG-Mal和利福平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溶液C;先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混合液X,然后将溶液C边超声边滴加到混合液X中,超声分散;继续在超声状态下逐滴加入水,冰浴超声;反应液经冰浴透析、冷冻干燥,所得产物命名为RIF@PLA-PEG-Gd/Mal;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
S4、将步骤S3所得RIF@PLA-PEG-Gd/Mal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M;将RVG29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N,并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N滴加到溶液M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冰浴透析、冷冻干燥,所得产物即目标产物,命名为RIF@PLA-PEG-Gd/Mal-RVG29;其中,所述的RVG29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
其中,PLA-PEG-NH2是指聚乳酸-聚乙二醇-氨基,DTPA是指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二酐,PLA-PEG-Mal是指聚乳酸-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所述的PLA-PEG-NH2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
步骤S1中所述的PLA-PEG-NH2和DTPA的配比为质量比18~25:1;
步骤S1中所述的三乙胺的用量按PLA-PEG-NH2:三乙胺=1800~2500mg:1ml计;
步骤S1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温度40~50℃、时间6~12 h。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所述的PLA-PEG-DTPA、六水合氯化钆的配比为质量比1:0.01~2;
步骤S2中所述的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水和二氧六环以1:2的体积比混合;
步骤S2中所述的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的用量按PLA-PEG-DTPA: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10 mg:1~2 mL计;
步骤S2中所述的调节体系的pH值采用的试剂是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
步骤S2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温度45~55℃、时间3~5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所述的PLA-PEG-Mal的分子量10000~20000;
步骤S3中所述的PLA-PEG-Gd、PLA-PEG-Mal、利福平的配比为质量比1:0.01~1:0.01~1;
步骤S3中所述的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0~20 min;
步骤S3中所述的水的用量按聚乳酸-聚乙二醇-钆:水=3~5 mg:1mL计;
步骤S3中所述的冰浴超声的时间为25~35 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均是浓度为0.01mol/L、pH=7.3~7.5的磷酸盐缓冲液;
步骤S4中所述的RIF@PLA-PEG-Gd/Mal和RVG29的用量按质量比10:0.01~1配比;
步骤S4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3~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靶向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所述的透析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4000 Da的透析袋实现;透析的时间为20~30 h;
步骤S2中所述的透析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0~2000 Da的透析袋实现;透析的时间为20~30 h;
步骤S3中所述的冰浴透析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4000 Da的透析袋实现;冰浴透析的时间为20~30 h;
步骤S4中所述的冰浴透析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4000 Da的透析袋实现;冰浴透析的时间为10~15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67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