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4841.7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邹冬生;陈建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F21/08;B22F7/08;B22F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王中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滨海社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板 制作方法 | ||
1.一种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烧结治具(10)及第一盖板(21),所述烧结治具(10)包括板体(11)及形成于所述板体(11)上的至少一个烧结部(12),每一烧结部(12)均设有与待形成的毛细结构的图案对应的定形凹槽(13);
步骤S2、在所述定形凹槽(13)内填充金属颗粒,并将所述金属颗粒烧结定形成毛细结构(22),并将所述毛细结构(22)烧结固定到所述第一盖板(21)上;
步骤S3、将烧结有所述毛细结构(22)的第一盖板(21)从所述烧结治具(10)中取出;
步骤S4、提供所述第二盖板(23),将烧结有所述毛细结构(22)的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对位固定到一起,所述毛细结构(22)位于所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之间;
步骤S5、在所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之间注入工作介质,得到均温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部(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烧结部(12)在所述板体(11)上依次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定形凹槽(13)内填充金属颗粒同时将第一盖板(21)覆盖到所述金属颗粒上;
对所述金属颗粒及第一盖板(21)同时进行烧结,所述金属颗粒在烧结定形成毛细结构(22)的同时被烧结固定到所述第一盖板(2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定形凹槽(13)内填充金属颗粒;
对所述金属颗粒进行烧结,使其定形成毛细结构(22);
将第一盖板(21)覆盖到所述毛细结构(22)上;
对第一盖板(21)及毛细结构(22)再进行烧结,使所述毛细结构(22)烧结固定到所述第一盖板(2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通过焊接将烧结有所述毛细结构(22)的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对位固定到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之间注入工作介质之后对所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之间进行真空加热除气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烧结有所述毛细结构(22)的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3)对位固定到一起后,所述毛细结构(22)远离第一盖板(21)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盖板(23)接触;
除与所述毛细结构(22)接触的区域外,其余第一盖板(21)的朝向第二盖板(23)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盖板(23)朝向第一盖板(21)的一侧表面相对间隔,形成与所述毛细结构(22)同平面的蒸汽通道(2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盖板(2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置毛细结构的容置槽(211);每一烧结部(12)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容置槽(211)对应的定形区(14),所述定形凹槽(13)形成于所述定形区(14)中,所述定形区(14)的四周边缘设有包围所述定形区(14)的对位凹槽(15);所述定形区(14)能嵌入所述容置槽(211)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为铜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48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