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93441.4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9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强;姜文婷;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大智慧工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B21D43/00;B21D43/10;B21D45/0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于浩 |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控制 自动 缩口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包括载物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缩口机支架、PLC控制的缩口机、钢管下料装置、第一抓手组件、固定式支柱、第一连接架、第一抓手、第一电机、PLC控制可移动支柱、第二抓手组件、第二连接架、气瓶、第三连接架、第四连接架、第五连接架、第二抓手、第三抓手、第二电机、第一测量镜头组件、镜头支架、第一镜头、第二测量镜头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自动送料、缩口加工。基于机器视觉辅助PLC控制,自动化上料缩口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口机,具体为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属于钢管缩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行业的朝气发展,电动车后桥的制造是其制造中的重要一环,其中钢管的缩口成为影响后桥制造工序中重中之重,缩口机是用于将钢管的端部口径缩小,再将钢管类部件与其他口类焊接固定。
现有的缩口机大多数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将钢管一根根放置到缩口机中进行缩口,这样的加工已经不能满足零件的供求,并且自动化程度较低,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上料的缩口机,包括载物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缩口机支架、PLC控制的缩口机、钢管下料装置、第一抓手组件、固定式支柱、第一连接架、第一抓手、第一电机、PLC控制可移动支柱、第二抓手组件、第二连接架、气瓶、第三连接架、第四连接架、第五连接架、第二抓手、第三抓手、第二电机、第一测量镜头组件、镜头支架、第一镜头、第二测量镜头组件;所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设置在载物台的上方,所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下部开有滑槽,所述缩口机支架设置在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左侧,所述PLC控制的缩口机设置在缩口机支架的上方,所述钢管下料装置设置在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的上方靠前方,所述第一抓手组件包括固定式支柱、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一抓手,所述固定式支柱设置在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的上方靠后方,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在固定式支柱的后方,所述第一抓手固定在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载物台右下方,所述PLC控制可移动支柱设置在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的上方靠后方,所述第二抓手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架、气瓶、第三连接架、第四连接架、第五连接架以及第二抓手,所述第二连接架设置在PLC控制可移动支柱的前方靠上方,且所述第二连接架带有滑轨,所述第三连接架设置在第二连接架的右侧且带有滑轨,所述气瓶设置在第三连接架的上方,所述第四连接架设置在第三连接架的右侧,所述气瓶用来驱动第四连接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五连接架设置在第四连接架的右侧,所述第二抓手设置在第五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三抓手设置在PLC控制可移动支柱的前方,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载物台的左下方,所述第一测量镜头组件设置在PLC控制可移动支柱前方,所述第二测量镜头组件设置在固定式支柱的左侧,所述第一测量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支架和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安装在镜头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载物台上方设有滑轨,且滑轨外壁与所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下方滑槽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下方开有滑槽与载物台滑槽内壁表面相接触,所述PLC控制的移动工作台上部开有滑槽与所述PLC控制可移动支柱下方滑槽外表面相接触,所述PLC控制可移动支柱前方设有凸台与所述固定式支柱下表面相连。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架开有螺孔与所述PLC控制可移动支柱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开有滑槽与所述第三连接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连接架设有滑轨与所述第四连接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连接架设有滑槽与所述第三连接架滑轨外表面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大智慧工厂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大智慧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