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3059.3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1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丰;江海旻;顾正彪;李才明;班宵逢;程力;洪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70;C12N15/75;C12N1/21;C12P19/18;C12P19/04;C12R1/19;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活力 提高 淀粉 分支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催化活力提高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与野生型淀粉分支酶相比,本发明所得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G160R、G160T比酶活分别为12482U/mg和10497U/mg,较淀粉分支酶野生型分别提高了88%和58%;将本发明的淀粉分支酶添加至以DE11麦芽糊精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与添加野生型的淀粉分支酶相比,产物稳定性显著提高,在4℃放置30天后,添加本发明提供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G160T和G160R后得到的产物的澄清度分别是添加野生型淀粉分支酶的10.7和12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淀粉分支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淀粉分支酶(1,4-α-glucan branching enzyme;EC 2.4.1.18)是属于α-淀粉酶家族的一类糖基转移酶,能够催化水解淀粉分子α-1,4-糖苷键,产生具有非还原性末端的游离短链,再通过转糖苷作用将其以α-1,6-糖苷键的形式连接至受体链上,由此形成新的α-1,6-分支点。通过这种转糖基反应,淀粉分支酶可增加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分支度,改善使用性能。因此,淀粉分支酶成为生物酶法改性淀粉领域的重要淀粉酶类。
麦芽糊精具有增稠性强、溶解性好等优点,但在储存过程中容易聚集、老化,一些含有麦芽糊精的产品往往因此而存在透明度稳定性差等缺陷,在储存一个月之后会有浑浊的现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麦芽糊精的应用范围。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淀粉分支酶改性麦芽糊精。在前期的研究中,发明人课题组利用Rhodothermus obamensisSTB05来源的淀粉分支酶对麦芽糊精进行酶法改性(王哲.淀粉分支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对麦芽糊精的改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9.),结果显示,以100U/g的加酶量改性麦芽糊精12h后,能显著提高麦芽糊精的透明度稳定性。但是,由于此方法加酶量大,反应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淀粉分支酶对麦芽糊精的有效改性。
因此,如何提高麦芽糊精的改性效率,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课题组发现,提高淀粉分支酶的催化活力,则可以减少加酶量或反应时间,从而提高麦芽糊精的改性效率。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淀粉分支酶突变体,所述突变体是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的淀粉分支酶的第160位氨基酸突变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变体是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淀粉分支酶的第16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得到的;
或所述突变体是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淀粉分支酶的第16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淀粉分支酶来源于Rhodothermus obamensisSTB0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淀粉分支酶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上述突变体的基因。
本发明还提供了携带上述基因的重组质粒。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组质粒以pET系列载体、pGEX系列载体、pKD系列载体中的任一种为出发质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携带上述基因,或上述重组质粒的重组细胞。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组细胞以细菌或真菌为表达宿主。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表达宿主为大肠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