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惯容与磁流变阻尼融合式悬架减振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89819.3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4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4;F16F9/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变 阻尼 融合 悬架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惯容与磁流变阻尼融合式悬架减振机构,属于减振系统领域,包括缸筒和活塞,缸筒外壁环绕有励磁线圈,缸筒内部设有密闭的内腔,内腔中填充有磁流变液体;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腔中,活塞上设有螺旋管道,螺旋管道连通活塞的两端;活塞一端端部固连有塞杆,塞杆延伸至缸筒外部,且塞杆与缸筒端部滑动密封配合。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惯容器与阻尼器相融合式的减振机构,同时具备惯容和阻尼功能,从而减少减振系统中所需使用的组件数量,使得减振机构得以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通过控制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即可实现阻尼调节,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灵活调节阻尼大小,以适应不同路况或车况提供硬件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振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惯容器与磁流变阻尼悬架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减振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等交通工具中,是一种保障被承载物稳定性的重要部件。传统的减振系统由弹簧和阻尼构成,此类减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各属性参数单一不可调,并且对于振动也只能被动应对,故其减振效果有限,适用范围窄。
针对上述缺陷,由惯容器、阻尼器和弹簧结合构成的减振系统被提出;在此类减振系统中,弹簧作为刚度项,用于缓和振动;阻尼器作为耗能项,用于消耗弹簧吸振后产生的弹性能量;惯容器是一种两端点相对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成正比的特殊元件,能以较小的自身质量模拟较大的“虚质量”,与传统质量元件相比,其尺寸和自身质量更小,将其应用减振机构中,能够突破传统弹簧、阻尼减振结构对减振性能的限制,调节减振机构的固有特性,进一步优化减振性能。
现有技术中由惯容器、阻尼器加弹簧组成的减振系统,三个器件都是独立存在的,之后再采用串联或并联等方法连接在一起,因此整体结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惯容与磁流变阻尼融合式悬架减振机构,将惯容器与阻尼器融合成一体式结构,有效减小减振机构的整体体积与重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惯容与磁流变阻尼融合式悬架减振机构,包括缸筒和活塞,缸筒外壁环绕有励磁线圈,缸筒内部设有密闭的内腔,内腔中填充有磁流变液体;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腔中,活塞内设有螺旋管道,螺旋管道连通活塞的两端;活塞一端端部固连有塞杆,塞杆延伸至缸筒外部,且塞杆与缸筒端部滑动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为由两根螺旋管构成的双螺旋结构,螺旋管内设有单向阀,且两根螺旋管流通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外壳和活塞芯棒,所述螺旋管道缠绕在活塞外壳和活塞芯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与活塞外壳和活塞芯棒之间为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两端均由活塞端部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塞杆与活塞共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缸筒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塞杆直径小于内腔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惯容器与阻尼器相融合式的减振机构,同时具备惯容和阻尼功能,从而减少减振系统中所需使用的组件数量,使得减振机构得以小型化和轻量化。
(2)本发明减振机构中,在防止腔内液体外漏措施上,只有塞杆与缸筒端部连接处需要做滑动密封处理,相比于其他现有类似功能的减振机构,动密封点少,因此防泄漏措施难度小,装置整体的密封性能高。
(3)本发明减振机构中,通过控制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即可实现阻尼大小的主动调节,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灵活调节阻尼大小,以适应不同路况或车况提供硬件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