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9371.5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9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姚慧川;刘堂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86 | 分类号: | H01H50/86;H01H7/16;H01H50/54;H01H1/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冀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张二群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控制 方法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继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向继电器发送触点动作指令;其中,触点动作指令用于指示继电器断开或闭合;获取继电器后端的过零检测信号;根据继电器后端的过零检测信号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根据固有延时时间控制继电器触点动作。根据继电器的延时特性,继电器后端过零检测信号的波形特征可反应继电器的延时时间。本发明根据继电器后端过零检测信号的波形特征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继电器动作信号发出后经过继电器固有的延时时间恰好在电源过零点动作,减小触点动作电弧。本发明针对每个继电器分别控制,控制精度高,电弧改善效果好,且方法简单,无需大量测试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开关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产品中,继电器寿命成为影响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继电器触点电火花效应是影响继电器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电火花的产生要素是电压和电流,电流与产品负载相关,可控性低,因此控制继电器触点在交流电的电压零点开合可有效提高继电器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确保继电器在交流过零点动作,一般对同型号继电器进行大量的测试,获取同型号的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从而使得继电器在交流过零点动作,减小触点电火花效应。但是,由于同型号的继电器延时时间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该方法对继电器触点电火花效应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型号继电器延时时间不完全一致,继电器触点电火花效应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包括:
向继电器发送第一触点动作指令;其中,第一触点动作指令用于指示继电器断开或闭合;
获取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继电器后端与负载连接;
根据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
根据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控制继电器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装置,包括:
继电器动作模块,用于向继电器发送第一触点动作指令;其中,第一触点动作指令用于指示继电器断开或闭合;
过零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继电器后端与负载连接;
延时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
继电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控制继电器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继电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继电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包括:向继电器发送第一触点动作指令;获取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根据继电器后端的第一过零检测信号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根据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控制继电器触点动作。本发明实施例继电器先进行一次动作,根据继电器后端的过零检测信号的波形特征确定继电器的固有延时时间,即而在接下来动作时均根据该延时时间控制继电器动作。继电器动作信号发出后经过继电器固有的延时时间恰好在电源过零点动作,减小了继电器触点动作电弧。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每个继电器分别确定延时时间,对各个继电器个性化处理,控制精度更高,电弧改善效果好。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无需针对同型号继电器进行大量测试实验,方法简单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3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