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分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9035.0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3/10 | 分类号: | B07C3/10;B07C3/20;B07C3/02;B07C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21002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智能 物流 分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分拣方法,获取物品的人员订单信息、地址信息和物品重量信息,并生成相应的二维码;由工作机械臂推送物品进行信息扫描,并采集对应的分拣时物品的图像、物品信息和操作位置信息;实时记录到后台系统中该运载车所载货物的数据表,并远程传输到该运载车的显示系统中,数据相同,根据规划路线行驶到规划的路线,实时监测到该运载车的位置信息,数据不同,后台系统控制该运载车按规划的路线行驶到指定的分拣口,由工作机械臂捡回到分拣口重复分拣,控制该运载车返回到工作区待定,并解除本次分拣波次信息和清空运载车本次的物品数据信息,避免了使用经验高的工作人员,提高了物流分拣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分拣方法。
背景技术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定义为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物流以满足一定的经济、军事、社会要求为目的,并通过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来实现目的,现有的货物分拣由于分拣操作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导致很多货物被重复的分拣分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延长了物流时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分拣方法,以此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物品的人员订单信息、地址信息和物品重量信息,并生成相应的二维码;
S2、扫描S1中产生的信息二维码获取的人员订单信息和地址信息,由工作机械臂推送物品进行信息扫描,并采集对应的分拣时物品的图像、物品信息和操作位置信息;
S3、首先通过物品的地址信息进行分拣,然后再根据分拣出的物品获取重量信息并放入到相对应的运载车处,绑定该运载车对应的分拣波次,并在每一个物品分拣时进行监测记录当前物品的重量,根据对应运载车的信息,实时记录到后台系统中该运载车所载货物的数据表;
S4、监测分拣的物品是否分拣完毕,并获取在不同物运载车内的物品的总重量和总数量,判断运载车内的物品重量是否在叠加计算的物品重量的范围之内;
S5、装载完毕后运载车根据设定的路线行驶到对应的存放库;
S6、通过感应器感应运载车行驶的速度,监测是否到达存放库指定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到后台系统中;
S7、提货人员根据物品的信息进行重新复核,在收到第一次装车完毕信息后,系统解除与第一波次分拣信息绑定的运载车,执行第二波次分拣,依次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分拣工作。
进一步地说,在S1中,根据下单人员的信息获取物品的人员订单信息、地址信息和物品重量信息,生成相应的信息二维码标签,并将生产的二维码信息上传到后台系统中。
进一步地说,在S2中,在物品分拣口通过后台控制系统的设定时间,控制工作机械臂将物品推送到扫描仪处停留的时间,然后对S1中产生的信息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获取到人员订单信息和地址信息与后台系统所记录的信息自动匹配,然后控制工作机械臂工作将匹配的二维码信息物品推送到相对应的分拣传输带上,在推送过程中监控设备采集对应的分拣时物品的图像、物品信息和操作位置信息,进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