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81714.3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8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纪才;程志雄;康国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陈卫国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盖 横梁 总成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碰撞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与顶盖前横梁相固连的天窗加强板,连接板具有位于顶盖前横梁下侧且与顶盖前横梁相焊接的基板,天窗加强板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部,纵向部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的主板体,基板上连接有朝向车身后侧延伸出的延伸板体,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上边沿处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下边沿处与延伸板体的内侧边相焊接,延伸板体的外侧边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本发明使得汽车具有较好的正面碰撞性能和小偏置碰撞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是用户选择汽车的重要参数,提升汽车车身的碰撞性能成为了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汽车顶盖前横梁沿汽车的横向支撑在汽车顶盖的下侧,汽车前横梁与侧围总成之间的连接是否可靠,直接影响汽车的正面碰撞性能和小偏置碰撞性能。
目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之间依靠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来连接,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内蒙皮连接结构(申请号:CN201020547279.2;公开号:CN201842143U),其包括顶盖前横梁、前立柱上内板和顶盖;所述前立柱上内板的上部与顶盖的边缘搭接焊接,中下部与顶盖前横梁连接件的一端焊接,顶盖前横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顶盖前横梁焊接。该连接结构存在着以下的不足:顶盖前横梁连接件呈直条板状,依靠顶盖前横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焊接,这样的连接方式连接区域小,导致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处连接强度较弱,影响了汽车的正面碰撞性能和小偏置碰撞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本发明解决现有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碰撞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上边梁内板,本连接接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位于顶盖前横梁下侧且与顶盖前横梁相焊接的基板,本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天窗安装口边缘且与顶盖前横梁相固连的天窗加强板,所述天窗加强板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部,所述纵向部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的主板体,所述基板上连接有朝向车身后侧延伸出的延伸板体,所述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上边沿处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下边沿处与延伸板体的内侧边相焊接,所述延伸板体的外侧边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所述延伸板体、纵向部以及上边梁内板共同围合形成通道。
通过连接板的基板与顶盖前横梁连接,同时在连接板的基板上设置朝向车身后侧延伸出的延伸板体,延伸板体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使得连接板起到了连接顶盖前横梁和上边梁内板的作用,而且延伸板体的设置使得连接板与上边梁内板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大进而使得连接强度大大提升。同时,本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天窗加强板,该天窗加强板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部,由于天窗加强板与顶盖前横梁相固连,而天窗加强板的纵向部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使得天窗加强板与连接板共同对顶盖前横梁和上边梁内板进行连接,使得顶盖前横梁和上边梁内板之间连接强度明显提升。
进一步的,在设置延伸板体和纵向部的基础上,由于纵向部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的主板体,同时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上边沿处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而纵向部在主板体的下边沿处与延伸板体的内侧边相焊接,延伸板体的外侧边与上边梁内板相焊接,使得延伸板体、纵向部以及上边梁内板共同围合形成了通道,这样的方式巧妙地使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处组成了一个盒形结构,从而在提升承载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在碰撞事故中能够以逐渐压溃的形式破坏,从而有效的吸收能力,提升碰撞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