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80770.5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俞缙;林立华;黄建国;任文斌;樊志忠;周先齐;李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5;E21D11/10;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超大 断面 隧道 变形 控制 支护 结构 | ||
1.一种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划分为若干区域的隧道本体(1),所述隧道本体(1)的每个区域靠近弧形面的根部均设置有安装凹槽(11);
还包括加强梯形杆(2),所述加强梯形杆(2)固定于所述安装凹槽(11)中;所述隧道本体(1)的弧形面上设置有钢丝网(4),所述钢丝网(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加强梯形杆(2)中,所述加强梯形杆(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斜向上设置的超前导管(5),同时所述加强梯形杆(2)上还设置有斜向下设置有固定锚杆(6),所述超前导管(5)与所述固定锚杆(6)均与所述加强梯形杆(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梯形杆(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22),所述导向斜面(22)与所述隧道本体(1)弧形面相贴合;所述导向斜面(22)上设置有导管通孔(23),所述超前导管(5)穿过所述导管通孔(23)固定于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
所述导向斜面(22)上还设置有锚杆通孔(25),所述固定锚杆(6)穿过所述锚杆通孔(25)固定于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梯形杆(2)顶部设置有钢丝通孔(24),所述钢丝网(4)的端部穿过所述钢丝通孔(24)固定于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
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设置有限位卡板(3),所述限位卡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接缺口(32),所述限位卡板(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斜面(31),所述限位斜面(31)与所述导向斜面(22)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卡板(3)两侧均与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侧壁相抵时,所述限位卡板(3)位于所述导管通孔(23)的下方,所述钢丝网(4)的端部穿过一侧的所述卡接缺口(32)位于所述限位卡板(3)的下方,所述超前导管(5)穿过另一侧的所述卡接缺口(32)位于所述限位卡板(3)的下方,以提供给所述限位卡板(3)往上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斜面(22)的对立侧为连接竖板(21),每个所述连接竖板(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注浆孔(211),所述注浆孔(211)连通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梯形杆(2)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固定板(8),所述连接固定板(8)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竖板(2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连接处设置有内部连接板(26),所述内部连接板(26)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斜面(261),所述卡接斜面(261)与所述导向斜面(22)平行;所述内部连接板(26)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梯形杆(2)内部底面设置有若干连接通孔(27),以连接下面区域的钢丝网(4)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梯形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凹槽(11)侧壁之间设置有吸水膨胀橡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华侨大学;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7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