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扩增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的引物组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6996.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周芳;魏闻捷;曾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06 | 分类号: | C12Q1/6806;C12Q1/686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扩增 淋巴细胞 免疫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扩增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包括一组正向引物和一组反向引物;所述正向引物从5′端到3′端包括依次相连的接头序列1、条码序列1和针对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的特异性序列;其中,所述针对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的特异性序列如SEQ ID NO.1~12中的任意一项所示;所述反向引物从5′端到3′端依次为接头序列2、条码序列2和针对免疫球蛋白基因恒定区的特异性序列。利用所述引物组对IgA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B淋巴细胞进行扩增,收集文库信息,通过测序分析IgAN患者CDR3的长度和多样性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扩增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的引物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一种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具有抗原结合特异性。BCR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连接而成,其中重链分为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跨膜区及胞质区;轻链则只有V区和C区。V区由VH和VL两个结构域组成,它们各由三个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组成,CDR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呈现高度多样性,在同一个体内可高达10~1012,构成容量巨大的BCR库,赋予个体识别各种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巨大潜能,这三个CDR均参与对抗原的识别,共同决定BCR的抗原特异性。正是这种多样性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蛋白的亚型越多,越能有效抵抗病原体,亚型越少越容易感染疾病。除此之外,其它很多年龄、环境、疾病诱发以及用药等因素也影响着免疫组库的多样性。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水分和身体代谢产物的器官。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以及毛细血管袢,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各异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进行性症状的肾小球肾炎。IgAN的特征是肾小球中存在IgA显性或共显性免疫复合物沉积。虽然IgA是IgAN患者中Ig的主要成分,但在80%以上的病例中,IgG、IgM等其他抗体亚型或两者同时存在于lgA的同一区域。高达40%的成人IgAN患者将发展为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并最终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后20年内诊断活检。研究表明,引起IgA蛋白结构改变的基因突变、抗多糖IgG和IgAs等自身抗体的改变以及病毒感染等可能会影响IgAN的发展。
然而,上述遗传因素、异常的IgA免疫复合物或病毒感染等本身并不足以引起IgAN,IgAN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gA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了解IgAN中免疫系统的变化有助于研究IgAN的发生原因,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IgAN。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扩增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的引物组及其应用,利用所述引物组对IgA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B淋巴细胞进行扩增,收集文库信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扩增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一组正向引物和一组反向引物;
所述正向引物从5′端到3′端包括依次相连的接头序列1、条码序列1和针对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CDR3)的特异性序列;其中,所述针对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的特异性序列如SEQ ID NO.1~12中的任意一项所示;所述反向引物从5′端到3′端依次为接头序列2、条码序列2和针对免疫球蛋白基因恒定区的特异性序列。
优选地,所述针对免疫球蛋白基因恒定区的特异性序列如SEQ ID NO.13~17所示。
利用所述引物组对IgAN患者的B淋巴细胞免疫组库信息进行扩增,该引物组的扩增片段覆盖率较高,降低了PCR扩增偏好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可获得更丰富的微生物组信息,增加了文库序列的复杂度,减少扩增过程中二级结构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6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