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6580.6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宋泽章;罗冰;曾庆才;柳广弟;姜福杰;姜仁;赵珺仪;阿比德·阿不拉;杨岱林;王云龙;田兴旺;李强;臧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G06F30/20;G06F1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丽丽;姚亮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层 碳酸盐 油藏 定量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定量评价方法和装置。该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建立多矿物反演体积模型的测井响应方程;根据多矿物反演体积模型的测井响应方程确定固态沥青的含量;以固态沥青的含量确定古油藏孔隙度、古油藏固态沥青下限、单井古油藏累计油层厚度,识别古油藏底界深度,基于古油层厚度变化趋势、目的层沉积微相展布,确定古油藏的边界和储量,完成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定量评价。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定量评价装置。本发明的定量评价方法和装置可以确定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底界深度,古油藏的边界和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古油藏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属于油藏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世界中层、浅层油气田的长期勘探与开采,各大主力油田目前大多已经进入开发的后期;而且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日益精细化,在盆地中浅层取得较大突破日趋困难。因此,勘探向深层和超深层领域延伸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随着油气钻探技术的提高和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愈来愈被重视,深层、超深层将可能成为未来储量增长的重要接替领域。
21世纪以来,深水、深层油气勘探活动非常活跃,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在深层盆地中发现了1290个油气藏,在超深层盆地中发现了187个油气藏,埋深大于6500m的有55个,主要位于北美、俄罗斯、意大利等地区。
中国自2010年以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元古界-寒武系超深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超深层将成为未来储量增长的重要接替领域。
古油藏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存在的油藏,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原生油藏因高温或次生蚀变作用被破坏,或由于圈闭有效性的破坏而逸散,从而发生调整运移,可能形成次生油藏。因此,研究古油藏可以明确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史,尤其对于多期生烃与演化、多期成藏与改造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古油藏的识别对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油气勘探逐渐向地球深部推进,深部的地层是否能够形成油藏或者曾经形成过油藏?如果形成了古油藏,那么古油藏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大?它与当今天然气藏或者油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亟需论证的科学问题。
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为例,它的勘探目的层为寒武系龙王庙组、上震旦统灯四、灯二段;具有年代老(震旦-寒武系)、埋藏深(产层中间深度多在4500m以深)、含气面积大(有利含气面积大于7500平方千米)、储量规模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 8487亿方,三级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的特点。在龙王庙组、灯影组的储层中就找到了大量的固态沥青。安岳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是古油藏在原位裂解,形成当今的天然气藏。固态沥青是古油藏裂解的直接产物。在评价古油藏的过程中,许多专家都是通过对固态沥青的研究,进而对古油藏进行研究。
近几年,不同学者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古油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价。由于古油藏的直接产物之一是固态沥青,因此,目前的研究都是基于固态沥青,进而对古油藏进行研究。总体上说,这些评价可以分为三类:定性、半定量、定量。
在定性评价方面,前人主要通过开展区域构造背景调研及野外踏勘,来确定古油藏的大体分布范围,并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沥青质有机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指示以及沥青抽提物的分子标志物分析等,以进行古油藏的油源示踪以及成藏过程的判定。
在半定量评价方面,前人则主要通过岩心、镜下沥青及包裹体观察,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成藏期构造、油藏剖面等地质资料来分析评价沥青质与古油藏孔隙度的相关关系,确定古油藏油源并恢复、重建古油藏演化史;还通过色谱特征、族组成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来还原古油藏的充注、破环及变迁的过程,并以此追溯古油藏的烃源岩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6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