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汽车结构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1317.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细川知希;中村贵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21/08;C22C21/16;C22C21/00;C22F1/043;C22F1/047;C22F1/05;C22F1/057;C22F1/04;B62D21/00;B62D2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克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结构 构件 铝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度、成形性和压坏性保持均衡优异的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汽车结构构件。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是以质量%计含有Mg:0.4%以上且1.0%以下、Si:0.6%以上且1.2%以下、Cu:0.6%以上且1.3%以下,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Al-Mg-Si系铝合金板,其中,制耳率为-13.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通常的轧制制造的Al-Mg-Si系(6000系)铝合金板,特别是涉及压坏性优异的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
本发明中所说的铝合金板,是实施了热轧和冷轧的轧制板,是指在实施过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等的调质后,成形为所使用的汽车结构构件,在进行涂装烘烤硬化处理等的人工时效硬化处理之前的原材铝合金板。另外,以下的记述中也将铝称为“铝”和“Al”。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对地球环境等的考虑,汽车车体的轻量化的社会要求日益高涨。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汽车车体之中,在面板(引擎罩、车门、车顶等的外面板、内面板),和保险杠加强件(保险杠R/F)和车门防撞梁等的加强材等的部分,应用铝合金材料,以之取代迄今所用的钢板等的钢铁材料。
另外,为了使汽车车体进一步轻量化,在汽车构件之中也特别有助于轻量化的侧构件等的构件、车架类和立柱等的汽车结构构件上,也要求适用铝合金材。在这些汽车结构构件中,以确保与上述汽车面板材同样的原材板的强度和成形性,同时又确保乘客的安全性为目的,需要使用车体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性、和压坏性(抗压坏性或压坏特性)优异的铝合金材。
作为测量上述压坏性的试验,例如,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标准化“VDA238-100 Plate bending test for metallic materials”(以后,称为“VDA弯曲试验”)。近年来,在欧洲等地,为了应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的升级(严格化),实施基于VDA弯曲试验的评价,要求具有更优异的压坏特性的车架、立柱等的汽车结构构件。
作为使汽车结构构件用6000系铝合金的压坏性提高的手段,历来,公知的方法是控制晶粒的尺寸、形态和Cube取向的面积率,例如,公开有一种规定晶粒的板厚方向的粒径,并且控制板厚方向的粒径与轧制方向的粒径之比的6000系铝合金板(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有调整Mg、Si和Cu的添加量,使板截面的Cube取向的平均面积率为22%以上的6000系铝合金板(参照专利文献2)。还有,在以提高压坏性为目的的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记载有作为板的压坏性的评价试验的所述VDA弯曲试验与汽车碰撞时的压坏性存在相关性。由VDA弯曲试验得到的弯曲角度,能够定量地评价压坏性的优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4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88906号公报
但是,强度与压坏性均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若通过调整铝合金中的金属含量,提高强度,则发生压坏性降低这样的问题点。如上述,汽车等的安全性的标准逐年严格化,就要求具有安全性更高的这一特性的铝合金板。
另外,在近来的汽车的领域,设计方面也推进多样化,考虑到面向难成形部位的应用扩大,从而要求形状自由度更高的材料,除了上述对于强度和压坏性的要求以外,还要求汽车结构构件的成形性良好。因此,期待开发出原材板的强度、成形性和压坏性保持均衡优异的铝合金板。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由通常的轧制而制造的6000系铝合金板中,得到原材板的强度、成形性和压坏性保持均衡优异的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汽车结构构件和汽车结构构件用铝合金板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1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