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0306.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成;陈海良;管永;黄连超;顾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G18/76;C08G18/7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赵真真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耐油 耐热 tpu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支链化聚酯多元醇48~68%、二异氰酸酯/改性二异氰酸酯24~36%、扩链剂7.5~15.5%、润滑剂0.1~0.5%;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支链化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改性二异氰酸酯、扩链剂、润滑剂总质量的0.05~0.1%。本发明所述的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能,并且兼具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种具有高模量、高强度、高伸长率、高弹性和高耐磨等优良物理机械特性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它既具有橡胶的弹性和韧性,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和力学强度,被广泛应用于密封注塑件、片材、鞋材、汽车、电缆、医疗、薄膜等多个领域。然而TPU的耐热性较差,其短期使用温度不超过120℃,长期使用温度不超过80℃。除此之外,虽然TPU材料具有一定的耐油性,但无法长时间在油环境中使用,大大限制了其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广泛应用。
目前已有许多提高TPU材料耐油、耐热性能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与一些耐油、耐热性的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
专利CN104945892A《一种耐油、耐低温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将PVF、EVA添加到含氟TPU颗粒中共混改性,得到耐油、耐低温的TPU材料。
专利CN105602236A《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TPU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通过将PVC阻燃母粒和改性TPU混合造粒,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油、阻燃性能,在户外的恶劣环境中长期运行。
专利CN109337350A《一种汽车内饰用耐温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先将多孔陶瓷颗粒醇化和酸化后,与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及蜜胺树脂反应,形成蜜胺树脂包覆的多孔陶瓷颗粒,然后再与TPU颗粒及环氧树脂熔融共混,得到耐热性较好的TPU薄膜材料。
然而这种方法通过将TPU材料与其他聚合物材料共混改性,影响了材料的透明性,并且体系中材料相容性不好,力学性能差以及后续存在助剂析出的风险,限制了材料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书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其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能,并且兼具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超耐油耐热TPU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
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支链化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改性二异氰酸酯、扩链剂、润滑剂总质量的0.05~0.1%。
所述支链化聚酯多元醇为支链化聚酯型二醇,优选为支链化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支链化聚己二酸乙二醇-1,2-丙二醇酯二醇、支链化聚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酯二醇、支链化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或支链化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支链化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f=2.001-2.01,数均分子量为1000~3500。
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芳族二异氰酸酯,包括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亚苯基-1,4-二异氰酸酯(P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所述改性二异氰酸酯为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改性的芳族二异氰酸酯,添加量为二异氰酸酯总质量的5~15%,其分子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米糠油双相萃取脱酸精炼方法
- 下一篇:高谷维素米糠油的吸附脱色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