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588.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曹颖;任芙余;周昆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34 | 分类号: | C25D5/34;C25D3/12;C25D3/04;C25D5/14;C25D2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防腐 能力 电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物件化学除油,然后进行水洗;S2:电化学除油,然后进行水洗;S3:活化,然后进行水洗;S4:镀镍,电流密度为2‑6A/dm2,槽液温度为45‑65℃,槽液PH值为3.5‑5.5,然后回收并水洗;S5:再进行活化,然后水洗;S6:镀铬,然后回收并水洗。本发明的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通过前处理除油活化、槽液搅拌、电镀工艺参数优化,使镀镍时产生最小的内应力,提高镀镍层与基体、镀铬层与镀镍层的结合力,避免镀镍易出现不易发现的针孔缺陷,镀铬后附着力不好的问题,从而解决镀层起皮、鼓泡、镀层脱落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镀镍和镀铬分别都是表面处理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镀种,大量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船舶工程等领域。镍在大气中非常稳定,耐碱,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既用于产品表面作为功能性镀层,也常用作产品电镀打底的中间镀层。铬具有极高硬度,摩擦系数在金属中是最低的,因而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常用作功能性镀层。相比于单层镀镍和单层镀(硬)铬来说,镍+(硬)铬电镀的产品同时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和耐磨性能,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国外表面处理技术先进国家(如日本、法国等)已经大量实际应用,而国内还鲜有关于镀镍+(硬)铬成熟的电镀工艺、技术文献发表,因为镍+(硬)铬电镀工艺最难点在于镀镍后再镀铬时,极易起皮、鼓泡、镀层脱落,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获得满意的合格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镀层起皮、鼓泡、镀层脱落问题的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物件化学除油,然后进行水洗;
S2:电化学除油,然后进行水洗;
S3:活化,然后进行水洗;
S4:镀镍,电流密度为2-6A/dm2,槽液温度为45-65℃,槽液PH值为3.5-5.5,然后回收并水洗;
S5:再进行活化,然后水洗;
S6:镀铬,然后回收并水洗。
作为优选方案,进行步骤S1时,先将物件放置在挂具上,物件装挂前先用汽油擦拭,装挂后再用无磷洗衣粉清洗。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3和步骤S5的活化工序在活化槽内进行,活化槽内的槽液PH值在2-3范围内。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4进行镀镍工序时,通过空气搅拌。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镀镍时,电流密度为2A/dm2,槽液温度为45℃,槽液PH值为5.5。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镀镍时,电流密度为2A/dm2,槽液温度为55℃,槽液PH值为4.5。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镀镍时,电流密度为6A/dm2,槽液温度为65℃,槽液PH值为5.5。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提高防腐能力的电镀方法通过前处理除油活化、槽液搅拌、电镀工艺参数优化,使镀镍时产生最小的内应力,提高镀镍层与基体、镀铬层与镀镍层的结合力,避免镀镍易出现不易发现的针孔缺陷,镀铬后附着力不好的问题,从而解决镀层起皮、鼓泡、镀层脱落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5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