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木材加工中表面毛刺生成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537.5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南县锐发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3/00 | 分类号: | B27K3/00;B27K3/08;B27K3/34;B27K3/36;B27K3/38;B27K3/50;B27K3/52;B27K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汪纲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木材 加工 表面 毛刺 生成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木材加工中表面毛刺生成的处理工艺,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工艺如下:1)将木材浸没在甲基丙烯酰氯溶液进行处理,得到预处理木材;2)将预处理木材浸没于配制的处理液中进行处理;3)将木材浸没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进行处理,得到待加工木材;4)将待加工木材置于真空‑加压浸渍机,注入浸渍液后进行浸渍,再经热反应处理即可。本发明中,对木材进行多次的真空浸渍处理,降低木材加工中纤维的撕裂程度以及避免纤维被刀具拉出破坏木材表层,从而实现毛刺生成减少的效果,并且通过降低木材的含水率进一步减少毛刺的形成,使得木材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无明显毛刺生成,并且切削后的木材表面光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木材加工中表面毛刺生成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内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严重。虽然我国的人工林总面积居世界首位,发展潜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木材市场的供需矛盾,但是我国同其他人工林种植大国一样,相当一部分人工林种植的最初目的并没有考虑到其实体木材的利用。
木制品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木材加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任务之一。现在流行在实木上精雕图案,但通过木工雕刻机做浮雕时,由于刀底部不平,或 刃口不快等原因,都会引起毛刺因素;有的是雕刻机的刚性不够,也会引起毛刺;有的木料本身就会产生毛刺;特别是在雕刻的时候,干料和湿料毛刺分别很明显,因此木材从加工到最后的成品需要进行去毛刺处理。但木制品的曲面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刀会破坏木纤维的连续完整性,甚至造成木制品表面撕裂、崩掉、劈裂、搓起,而且空心的木材细胞也会使木制品表面有大量的微观毛刺。毛刺的存在不仅影响木制品的美观程度,还会导致木制品的质量变差。
木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基本都是软、细,传统的做法是用砂纸进行打磨,但是由于毛刺依附木质表面而存,部分毛刺伸入毛孔,难以打透毛刺,导致毛刺的去除效果不佳。中国专利CN2014105531685公开了一种木材打透毛刺的方法,公开了通过在木材上涂覆稀油,形成一层稀油层,在PU树脂凝固的过程中,使得木材的毛刺向外竖直或因翘起而离开木材的表面,随后利用砂纸能轻易地将毛刺从根部剔除,达到彻底清除毛刺的效果,但是高工艺采用的手工打磨耗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打磨过程中易产生粉尘,污染环境,影响生产者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减少木材加工中表面毛刺生成的处理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减少木材加工中表面毛刺生成的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方法如下:
1)称取适量的甲基丙烯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中,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15%的甲基丙烯酰氯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按照木材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比为1:5-6,将木材浸没在溶液中20-25h,取出后通风2-3h,然后放入50-60℃干燥箱中处理2-3h,处理好的木材用二氯甲烷溶液浸泡20-25h,然后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预处理木材;本发明中,对木材进行酰氯化处理,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木材细胞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入官能团C=C键,能够降低木材极性,引入活性基团,有助于促进后续浸渍处理中溶液在木材细胞壁内的渗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南县锐发工艺品有限公司,未经阜南县锐发工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