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状腐竹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7331.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安;刘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香豆豆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45 | 分类号: | A23L1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智兴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5 | 代理人: | 董雪;刘宝山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状 腐竹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状腐竹成型装置,包括腐皮成型装置,腐皮成型装置内容置有豆浆,腐皮成型装置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对腐皮成型装置内的豆浆加热,以使豆浆表面形成腐皮,腐皮成型装置上方设置有腐竹搓圆装置,腐竹搓圆装置包括搓圆固定柱,搓圆固定柱固定设置在腐皮成型架体上,搓圆固定柱上设置有搓圆安装板,搓圆安装板上活动设置有搓圆滚轴,搓圆滚轴与搓圆驱动机构相连,搓圆驱动机构可驱动搓圆滚轴移动以将片状腐皮揉搓成柱状腐竹;腐竹搓圆装置与传送装置相连,传送装置可将腐竹输送至包装工序。本发明的柱状腐竹成型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利用左右移动的搓圆滚轴进行腐竹的成型,腐竹紧实,口感好,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柱状腐竹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腐竹又称腐皮,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传统食品,也是常见的食物原料,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腐竹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
现有的腐竹加工的工艺一般是将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其形类似竹枝状,称为腐竹。腐竹是一种由大豆蛋白膜和脂肪组合成的一定结构的产物。营养价值高、易于保存、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首先,腐皮在特定的具有一定温度的容器中表面结膜,人工挑起的过程中,其高温豆浆以及蒸汽可能烫伤工人;其次,工人在挑皮时,豆浆外洒的情况严重,造成原料浪费,并且由于被挑起的腐竹上存在多余的豆浆,成型后也会影响口感;另外,腐皮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腐竹形状很难接近柱状,并且即使形成柱状也不够紧实,口感不好。
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化柱状腐竹成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状腐竹成型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腐竹口感好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柱状腐竹成型装置,其中,包括腐皮成型装置,腐皮成型装置内容置有豆浆,腐皮成型装置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对腐皮成型装置内的豆浆加热,以使豆浆表面形成腐皮,腐皮成型装置上方设置有腐竹搓圆装置,腐竹搓圆装置包括搓圆固定柱,搓圆固定柱固定设置在腐皮成型架体上,搓圆固定柱上设置有搓圆安装板,搓圆安装板上活动设置有搓圆滚轴,搓圆滚轴与搓圆驱动机构相连,搓圆驱动机构可驱动搓圆滚轴移动以将片状腐皮揉搓成柱状腐竹;腐竹搓圆装置与传送装置相连,传送装置可将腐竹输送至包装工序。
进一步,搓圆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滚轮,每组滚轮为两个,两个滚轮上下布置,滚轮为U型,两个滚轮之间形成通道;搓圆滚轴与搓圆导轨相连,搓圆导轨与两个滚轮之间的通道相配合,搓圆导轨可相对于滚轮移动;搓圆驱动机构与搓圆导轨相连,搓圆驱动机构可带动搓圆导轨移动。
进一步,搓圆驱动机构包括搓圆连杆和搓圆轮,搓圆连杆的一端与搓圆导轨相连,搓圆连杆的另一端与搓圆轮相连,搓圆轮与搓圆电机相连,搓圆轮转动可带动搓圆导轨左右反复移动。
进一步,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体,传送架体与腐皮成型架体固定相连,且设置在腐皮成型架体上方,传送带环形设置在传送架体上。
进一步,传送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转轴和第二传送转轴,搓圆固定柱远离传送架体的一侧的腐皮成型架体上设置有第三传送转轴;传送带环形布置在三个转轴上,第一传送转轴和第二传送转轴之间的部分为输送部,第二传送转轴与第三传送转轴之间的部分为搓圆部,搓圆滚轴设置在搓圆部上方,搓圆滚轴可相对于搓圆部左右移动并可以相对于搓圆部旋转。
进一步,搓圆部与输送部相连,输送部平行结皮槽设置,且设置在结皮槽上方,搓圆部相对于结皮槽倾斜设置,搓圆部的一端靠近结皮槽设置,另一端与输送部相连。
进一步,传送架体上设置有多个承托板,承托板设置在输送部下方,以承托输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香豆豆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香豆豆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7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