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6767.8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超;张瑞平;王海翔;李琳;覃宏;卢伟;王玮;沈文祝;杨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1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崔金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调整 隧道 位置 快速 进洞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拱钢架,所述护拱钢架设置有三个,邻近的两个所述护拱钢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三个所述护拱钢架呈并排设置;
若干第一导管,若干所述第一导管均插接于岩石的内部,若干所述第一导管的侧部均与一个所述护拱钢架相连;
若干第二导管,若干所述第二导管均插接于岩石的内部,若干所述第二导管的侧部均与一个所述护拱钢架相连,若干所述第二导管均处于若干所述第一导管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导管的共同断面均呈拱形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导管共同的中心与所述护拱钢架的中心同轴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导管外插的角度相同,且外插的角度均为15°-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第一导管包括止浆段、注浆段和锥形段,所述止浆段安装于一个所述护拱钢架的上部,所述注浆段设置于所述止浆段的侧部,所述锥形段设置于所述注浆段的侧部,所述注浆段和所述锥形段均插接于岩石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段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空间为8mm-12mm,邻近的两个所述注浆孔的间距为13cm-17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第二导管的规格与单个所述第一导管的规格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护拱钢架包括第一钢架单元、第二钢架单元和第三钢架单元,所述第一钢架单元和第三钢架单元均通过连接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钢架单元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架单元、所述第二钢架单元和所述第三钢架单元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钢架单元和所述第三钢架单元的下部均焊接有U型筋,所述U型筋的下部均对称焊接有锁脚钢管。
8.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施工处地形图,按照地形调整隧道线路,由斜交岩面进洞更改为正交岩面进洞;
S2:导管安装,绘制导管安装施工图,按照施工图将导管插入正交岩面进洞处的岩石中;
S3:护拱钢架安装,绘制护拱钢架结构图,按照结构图预制三个护拱钢架,将三个护拱钢架连接后,移动至正交岩棉进洞处,并将导管与一个护拱钢架连接;
S4:浇筑,顺着护拱钢架支模,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导管安装的具体步骤为:
S201:钻孔,按照导管施工图,在正交岩面进洞处钻孔,钻孔直径比导管直径大3mm~5mm,钻孔深度不小于5m;
S202:插入导管,锤击或钻机顶入的方式将导管插入钻孔中,利用高压风将导管内的砂石吹出;
S203:注浆,在导管漏出岩石端开设注浆孔,采用单管注浆或群管注浆的方式,向导管内部注入水泥浆液,注浆压力注浆压力0.5~1MPa,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10~15min后可结束注浆;
S204:加固,利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在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整隧道位置快速进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护拱钢架的制作步骤:
S301:根据结构图制作三个规格相同的钢架单元,将三个钢架单元用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S302:在两侧的钢架单元下部安装U型筋,然后在U型筋的侧部安装锁脚钢管,完成单个护拱钢架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7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物组及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洗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