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封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3930.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0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以贵;金敏慧;张成功;王保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10 | 分类号: | G01P5/10;G01P5/12;G01P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ems 流速 传感器 封装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封装装置,包括封装盖体、封装隔板和封装基体,所述封装盖体设有放置薄膜驱动模块的第一腔体,以及放置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芯片的第二腔体,所述封装隔板设有与第一腔体对应的薄膜,以及与第二腔体对应的芯片流体通孔,所述封装基体设有流体凹槽、流体进口通道和流体出口通道,所述流体凹槽包括薄膜接触部和芯片接触部,所述薄膜接触部连通流体出口通道,所述芯片接触部连通流体进口通道,所述流体出口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薄膜的面积,所述芯片接触部与芯片流体通孔连通,所述封装盖体、封装隔板和封装基体依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体积更小、均一性好,且可用于腐蚀性气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EMS传感器封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流速测量在航空航天、气象学、生物医疗等方面有了更多、更深入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流速传感器具有体积大、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等不足,其应用场景较为局限。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工艺发展,传感器不断小型化,基于MEMS工艺制备的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在性能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精度高等优点,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MEMS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流速传感器通常需要进行封装才能实际应用,对于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的封装是一直以来的难题,MEMS热式传感器主要基于热学原理,其封装材料在对传感器起保护作用的同时要满足一定的热传导性能,目前常见的MEMS流速传感器封装多为陶瓷或玻璃封装而成,常见的多用粘合剂连接,这样的封装工艺使得其均匀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其材料也无法支撑传感器用于某些腐蚀性、活性气体的流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封装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封装装置,包括封装盖体、封装隔板和封装基体,所述封装盖体设有放置薄膜驱动模块的第一腔体,以及放置MEMS热式流速传感器芯片的第二腔体,所述封装隔板设有与第一腔体对应的薄膜,以及与第二腔体对应的芯片流体通孔,所述封装基体设有流体凹槽、流体进口通道和流体出口通道,所述流体凹槽包括薄膜接触部和芯片接触部,所述薄膜接触部连通流体出口通道,所述芯片接触部连通流体进口通道,所述流体出口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薄膜的面积,所述芯片接触部与芯片流体通孔连通,所述封装盖体、封装隔板和封装基体依次固定连接,流体依次通过流体进口通道、芯片流体通孔、第二腔体和流体出口通道,薄膜驱动模块带动薄膜运动,薄膜运动使流体出口通道开启或关闭,从而使第二腔体的流体处于平衡状态。
所述封装盖体、封装隔板和封装基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薄膜驱动模块为压电陶瓷阵列。
所述封装盖体的上方设有与第一腔体对应的玻璃块,所述玻璃块与封装盖体固定连接。
所述流体出口通道在流体凹槽的薄膜接触部延伸形成阀座,所述阀座的高度小于流体凹槽的深度。
所述薄膜的尺寸与第一腔体的截面的尺寸相适应,薄膜接触部的尺寸与薄膜的尺寸相适应。
所述的薄膜接触部设有垫圈。
所述的流体进口通道连通流体进口,所述流体出口通道连通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均设有外螺纹。
所述的薄膜为氮化铝薄膜。
所述封装盖体为不锈钢封装盖体,所述封装隔板为不锈钢封装隔板,所述封装基体为不锈钢封装基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