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2709.8 | 申请日: | 202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平;向先荣;沐贤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湖市年晟农业生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17/00;C05G3/00;C05G5/20;A01G24/25;A01G24/23;A01G24/22;A01G24/20;A01G24/15;A01G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238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高寒 山区 茶叶 品质 生态 种植 方法 | ||
1.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插穗的选择:
从高寒山区选择生长健壮、叶形标致、叶片颜色鲜艳、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具有饱满腋芽的枝条,将枝条剪成长为4.5~5.5cm,带有一片叶和饱满腋芽的小段作为插穗;
(2)插穗的处理:
a.将步骤(1)中选择的插穗的形态学下端浸泡于营养液中,浸泡处理2~3h后,将浸有插穗的营养液置于-4~0℃的低温环境中放置30~40min后,滤出插穗放入DBD冷离子体设备中,冷等离子体处理5~9次;
b.将操作a中处理后的插穗的形态学下端浸泡于营养液中,浸泡处理50~60min后将浸有插穗的营养液置于-10~-2℃的低温环境中放置20~30min后,滤出插穗放入DBD冷离子体设备中,冷等离子体处理3~5次;
c.将操作b中处理后的插穗的形态学下端浸泡于营养液中,浸泡处理30~40min后将浸有插穗的营养液置于-20~-8℃的低温环境中放置20~30min后,滤出插穗放入DBD冷离子体设备中,冷等离子体处理3~5次;
(3)扦插:
a.将步骤(2)中处理后的插穗扦插到培养基质中,然后置于恒温培养箱内进行育苗;
b.待操作a中的插穗高度长至6~7cm后,每天进行紫外光、电晕交替处理;
(4)移栽:
待步骤(3)中的扦插苗高度长至10~12cm后进行炼苗,炼苗后,将其移栽至栽培基地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操作a、操作b和操作c中所述的营养液中的各成分及对应重量百分比均为:铁粉1.2~1.8%、茉莉酸甲酯0.25~0.55%、薄荷醇1.1~1.3%、硝酸钾0.82~0.88%、硝酸铵0.22~0.28%、磷酸二氢钾0.055~0.065%、硫酸镁0.055~0.065%、硫酸铜0.0022~0.0028%、氯化钙0.042~0.048%、碘化钾0.00015~0.00025%、硼酸0.0003~0.0005%、硫酸锰0.00021~0.00025%、硫酸锌0.00022~0.00024%、富里酸0.55~0.65%,余量为纯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操作a、操作b和操作c中所述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功率均为1~1.6k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操作a中所述的培养基质中各成分及对应重量百分比为:蛭石9~10%、草木灰2~5%、碎木6~8%、麸皮4~8%、水稻壳4~6%、油菜壳5~7%、肌醇0.02~0.03%份、烟酸0.0012~0.0016%份、盐酸吡哆醇0.0035~0.0045%份、烟酸硫胺素0.002~0.0026%、甘氨酸0.023~0.027%,余量为河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高寒山区茶叶品质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每天进行紫外光、电晕交替处理的具体程序为:每天上午8:00~12:00之间进行处理,每次处理时控制紫外光的的波长为200~300nm,处理的时间为1~2h,每次处理时控制电晕的电压为0.04~0.06kV,处理的时间为10~12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湖市年晟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未经巢湖市年晟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27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织物的染整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斗提机的卸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