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0621.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曹祥;杨晨;张春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3/16;F24F8/108;F24F11/89;F24F13/28;F24F13/30;F25B13/00;F25B41/2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湿度 独立 控制 空调 系统 | ||
1.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流路X、制冷剂流路Y、水路流路、空气流路;
所述制冷剂流路X和制冷剂流路Y均为闭式循环;
所述制冷剂流路X和制冷剂流路Y分别与水路流路热耦合;
所述水路流路通过多个水盘管与所述空气流路热耦合;
所述水路流路与室内末端(42)连接;
所述水路流路为闭式循环,其中并联和/或串联设有多个水路阀,通过水路阀的开闭实现制冷剂流路X、制冷剂流路Y输出冷/热水在水盘管中的分配,以此使得:
夏季制冷剂流路X产生的冷水仅提供给混风进行深度除湿,制冷剂流路Y产生的冷水提供给混风预冷和室内制冷;
冬季制冷剂流路X产生的热水除加热混风外,也提供给室内制热,制冷剂流路Y产生的热水提供给混风加热和室内制热;
所述空气流路中设有空气过滤器(46)、热管、水盘管、电加热单元(55)和风机(44);
所述混风由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在空气过滤器(46)前混合,之后经过空气过滤器(46)、热管A端(52)、第二水盘管(34)、第一水盘管(25)、热管B端(53)、电加热单元(55)和风机(44),最后送入室内;
所述制冷剂流路X中,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连接管依次经过第一压缩机(1)、第一四通换向阀(3)、第一室外换热器(5)、第一节流装置(7)、第一板式换热器(8)制冷剂侧,构成闭式循环;
所述制冷剂流路X在第一板式换热器(8)水路侧:夏季制取7℃~12℃的冷水,冬季制取40℃~45℃的热水;
所述制冷剂流路Y中,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连接管依次经过第二压缩机(11)、第二四通换向阀(13)、第二室外换热器(15)、第二节流装置(17)、第二板式换热器(18)制冷剂侧,构成闭式循环;
所述制冷剂流路Y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8)水路侧:夏季制取18℃~20℃的冷水,冬季制取30℃~35℃的热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流路中,水通过水路连接管连通第一板式换热器(8)水路侧、第二板式换热器(18)水路侧、第一水泵(23)、第一水盘管(25)、第一水路阀(29)、第二水路阀(39)、第二水泵(32)、第二水盘管(34)、室内末端(42);
通过第一水路阀(29)、第二水路阀(39)的开闭实现制冷/制热工况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盘管(25)中设有水路通道和空气通道,第一水盘管(25)的水路通道在水路循环中通过水连接管与第一水泵(23)、第一板式换热器(8)水侧连通,第一水盘管(25)的空气通道在空气流路的下游设有风机(44);
所述第二水盘管(34)中设有水路通道和空气通道,第二水盘管(34)的水路通道在水路循环中通过水连接管与第二水泵(32)、第二板式换热器(18)水侧连通,第二水盘管(34)的空气通道在空气流路中通过风道连通第一水盘管空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末端(42)为辐射吊顶、干式盘管、地暖盘管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串/并联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工况下,水路流路中,第一水路阀(29)关闭,第二水路阀(39)开启,从第二板式换热器(18)流出的冷水分成两路:
第一路冷水与第一板式换热器(8)的水侧相连,从第一板式换热器(8)流出的冷水经第一水泵(23)与第一水盘管(25)相连,为混风进行深度除湿;
第二路冷水经第二水路阀(39)、第二水泵(32)再分成两路,一路与第二水盘管(34)相连,为混风进行预冷,另一路与室内末端(42)相连,为室内提供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6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腔组件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直播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