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三乙胺的连续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6564.0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9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泊凝;赵加恩;宋双骐;赵佳睿;秦洪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09/84 | 分类号: | C07C209/84;C07C211/05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乙胺 连续 化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三乙胺的连续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三乙胺盐酸盐的工艺废水加入到静态混合器内,S2:同时将液碱加入到静态混合器内,调节静态混合器出口液体的PH值,S3:将调节完PH值的混合液体加入到第一分水器内,并保证第一分水器内的温度在60‑70℃之间,S4:混合后的液体经第一分水器连续分离后,将其上层液(三乙胺)分离并进入到冷却器内,其下层溶液流入到第二分水器内,第二分水器内的温度保持在60‑70℃之间,S5:第二分水器内的溶液经连续分离后,将其上层液进入到冷却器内,其下层溶液为废水。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能够减少蒸汽与干燥剂的使用,还能提高三乙胺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乙胺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收三乙胺的连续化工艺。
背景技术
三乙胺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缚酸剂、助溶剂,在生产过程中三乙胺的回收、循环再使用,是降低消耗、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例如:除草剂草甘膦的甘氨酸法生产工艺中大量使用三乙胺做助溶剂。在一些精细化工产品中三乙胺也广泛用做缚酸剂,最终生成三乙胺盐酸盐溶于水相中。
目前回收工艺如下:
先使用液碱中和三乙胺盐酸盐使水相中的三乙胺游离出来,再进入精馏塔精馏回收三乙胺,循环利用。
由于三乙胺一水可以形成二元共沸物(共沸组成为:三乙胺:水=90:10共沸温度为75℃)精馏过程中虽然使用高效精馏塔,最终产物多为90%左右的三乙胺水溶液。
在循环使用时如果反应体系忌水必须使用干燥剂进一步脱水,才可再用。
回收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蒸汽)且消耗大量干燥剂,在回收过程中也使三乙胺的损耗大幅上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三乙胺的连续化工艺,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三乙胺的连续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三乙胺盐酸盐的工艺废水加入到静态混合器内,
S2:同时将液碱加入到静态混合器内,调节静态混合器出口的PH值,
S3:将调节完PH值的混合液体加入到第一分水器内,并保证第一分水器内的温度在60-70℃之间,
S4:混合后的液体经第一分水器连续分离后,将其上层液分离并使其流入到冷却器内,其下层溶液流入到第二分水器内,第二分水器内的温度保持在60-70℃之间,
S5:第二分水器内的溶液经连续分离后,将其上层液流入到冷却器内,其下层溶液为废水。
优选的,流入第一分水器液体在第一分水器内停留的时间不小于2小时,流入第二分水器液体在第二分水器内停留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优选的,第一分水器直径与高度比=1:5-6。
优选的,第二分水器直径与高度比=1:9-10。
优选的,所述S2中液碱的浓度在20%-30%之间,且在所述S2中,调节后的液体PH值在12-13之间。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
三乙胺在水中溶解有以下特性,常温下三乙胺一水部分互溶,低于18.5℃即可任意比例混溶。随着温度升高反而分成二相,互溶程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至70℃时三乙胺相可达到98%以上,水相中三乙胺量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实施效果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6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