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编码最小周期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3580.4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童忠诚;俞峰;张玉发;辛诚;李双刚;程立;孙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5/36 | 分类号: | G01D5/36;H03K5/125;H03K5/02;H03K21/02;H03K2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龚颐雯 |
| 地址: | 230037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编码 最小 周期 识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编码最小周期识别装置,包括接收模块、配置模块、编码识别模块和数据模块;接收模块,用于将激光脉冲进行光电转换、放大以及归一化;配置模块,用于激光脉冲接收时间的录取,并分配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至编码识别模块;编码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样本后,根据时间相关性进行数据样本分类,对分类后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找出激光编码的码型特征后,采用模糊决策识别出激光编码最小周期,并对激光编码脉冲和激光干扰脉冲进行回测检验;数据模块,用于存贮和输出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和识别结果数据。本发明解决目前激光编码技术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对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信号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编码最小周期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半主动制导系统由激光目标指示器和弹上的激光半主动导引头组成:激光目标指示器向要攻击的目标发射编码的激光指示信号。弹上的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接收目标漫反射的激光信号,弹上的处理器根据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接收的激光指示信号控制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攻击目标。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命中精度一般可达到米级。
对激光指示信号进行编码是标识要攻击的目标和提高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但随着激光告警技术和激光有源干扰技术的发展,目前简单的激光编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现实需求,各种新体制激光编码技术逐渐成熟并运用到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中,对激光告警装备提出了新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激光编码最小周期识别装置,以解决目前简单的激光编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对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编码最小周期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配置模块、编码识别模块和数据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将激光脉冲进行光电转换、放大以及归一化;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激光脉冲接收时间的录取,并分配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至编码识别模块;
所述编码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样本后,根据时间相关性进行数据样本分类,对所述分类后的数据样本进行离散平稳分布随机过程分析找出激光编码的码型特征后,采用模糊决策识别出激光编码最小周期,并根据识别出的最小周期对激光编码脉冲和激光干扰脉冲进行回测检验;
所述数据模块,用于存贮和输出激光脉冲接收时间数据、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和识别结果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集成放大电路和比较整形电路;
其中,所述激光二极管,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激光脉冲转换为弱电信号;
所述集成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弱电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比较整形电路,用于从集成放大电路输出的放大信号中得到包含激光接收时间信息、电压和脉冲宽度一致的归一化电信号;
所述比较整形电路包括比较器和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其中,所述比较器将高于比较阈值的放大信号输出到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入端,经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后,使激光脉冲串中每个激光脉冲产生的放大信号的电压幅度和脉冲宽度保持稳定,并归一化电信号电压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整形电路通过设置的所述比较阈值来实现包括激光告警率和激光虚警率在内的指标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模块包括: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录取电路和数据分配器;
其中,所述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录取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每一个归一化的电信号触发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录取电路的计时器完成激光脉冲接收时间的录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