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3155.5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出口顺一;山田英治;服部宏之;小寺广明;床樱大辅;富永聪;岩间悠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M7/42 | 分类号: | H02M7/42;H02M7/00;H05K7/20;H02K1/20;H02K1/32;H02K9/19;B60K1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将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和驱动该马达的逆变器高效地冷却。冷却装置将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和驱动该马达的逆变器冷却。更详细而言,冷却装置包括共用流路、第1流路、第2流路以及分配构造,所述共用流路供冷却液流动。第1流路配置为自共用流路分支,将逆变器和马达的定子冷却。第2流路配置为自共用流路分支,相对于第1流路独立,将马达的转子冷却。分配构造构成为将冷却液分配到第1流路和第2流路,并且使冷却液中的被分配到第1流路的第1冷却液和冷却液中的被分配到第2流路的第2冷却液的分配比率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用马达驱动系统的调温控制装置。马达驱动系统包括马达、控制马达的逆变器以及向逆变器供给电力的蓄电池。调温控制装置具备供冷却水流动的配管。该配管配置为将马达、逆变器以及蓄电池并联地冷却。在蓄电池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向蓄电池侧供给很多的冷却水。另一方面,在马达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向马达以及逆变器侧供给很多的冷却水。分配到马达侧的冷却水与分配到逆变器侧的冷却水的分配比率是固定的。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将马达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分配控制部、将定子线圈冷却的第1流路、将转子的永久磁铁冷却的第2流路以及将冷却液分配到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分配器。在向逆变器供给最大系统电压的情况下,冷却液向第1流路的分配量是第1分配量,冷却液向第2流路的分配量是第2分配量。在马达被进行磁场削弱控制的情况下,分配控制部使向第1流路的分配量比第1分配量少,使向第2流路的分配量比第2分配量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4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269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将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和驱动该马达的逆变器冷却。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将马达和逆变器并联地冷却。分配到马达侧的冷却水与分配到逆变器侧的冷却水的分配比率是固定的。
但是,马达的转子、定子以及逆变器可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发热特性。以固定的分配比率对发热特性不同的零件分配冷却水是低效的。
例如,考虑第1零件与第2零件的发热特性不同,第1零件的温度比较高并且第2零件的温度比较低的状况。为了将高温的第1零件有效地冷却,需要将更多的冷却水分配到第1零件。在分配比率固定的情况下,为了使分配到第1零件的冷却水增加,需要使冷却水的总流量增加。当冷却水的总流量增加时,分配到第2零件的冷却水也增加。也就是说,在使分配到第1零件的冷却水增加时,分配到第2零件的冷却水与此联动地也增加。但是,为了将温度比较低的第2零件冷却,并不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将过量的冷却水分配到第2零件是低效的。
本发明的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和驱动该马达的逆变器高效地冷却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关于将马达和逆变器冷却,本申请的发明人着眼于以下方面。在马达的转子、定子以及逆变器之间存在状态的不同或类似。例如,转子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这一点上与定子以及逆变器不同。另一方面,逆变器和定子(定子线圈)在自电源被供给电流的这一点上是共通的。一般认为这样的不同点或类似点关系到发热特性的不同或类似。即,一般认为逆变器与定子的发热特性比较类似,转子的发热特性与逆变器和定子的发热特性不同。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考虑将“逆变器与定子的对”和“转子”分别独立地进行冷却。
第1观点涉及将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和驱动马达的逆变器冷却的冷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1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