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1879.6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4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时光;石湛;唐高洪;李念国;唐立宪;李海;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2 | 分类号: | E21D9/02;E21D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坡度 始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洞门钢环,将洞门钢环根据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预埋于工作井的侧壁内;提供始发架,所提供的始发架具有呈倾斜状的接收板,将始发架对应洞门钢环设于工作井的井底之上;提供反力架,将反力架靠近始发架远离洞门钢环的一侧设于工作井的井底之上,并使反力架与始发架相垂直;以及提供盾构机,将盾构机吊至接收板上,使盾构机移动至洞门钢环内并掘进入土体中。在盾构机进入土体中时盾构中心线能够与呈倾斜状的设计轴线更靠近,以使盾构中心线靠近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大大降低了盾构的纠偏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法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在水利、电力隧道为大坡度隧道,隧道不做通车用,隧道设计坡度达45‰,个别隧道设计坡道达50‰,若盾构隧道具有一定设计坡度,则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呈倾斜状,而现有技术中盾构通常是水平地掘进土体中,而且盾构只有完全掘进土体中才能进行姿态调整,因此在盾构开始调整姿态前,盾构机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至完全进去土体中,从而导致盾构中心线与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间的偏差越来越大,使得之后盾构姿态调整更为困难,由于纠偏的偏差较大,而且会产生超过设计偏差的范围的情况,从而无法满足线路线型要求,则需要调整设计线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在施工大坡度的隧道时盾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间的偏差大,纠偏难度大,容易造成管片破损,甚至需要调整设计线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盾构自工作井始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洞门钢环,将所述洞门钢环根据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预埋于所述工作井的侧壁内;
提供始发架,所提供的始发架具有呈倾斜状的接收板,将所述始发架对应所述洞门钢环设于所述工作井的井底之上;
提供反力架,将所述反力架靠近所述始发架远离所述洞门钢环的一侧设于所述工作井的井底之上,并使所述反力架与所述始发架相垂直;以及
提供盾构机,将所述盾构机吊至所述接收板上,使所述盾构机移动至所述洞门钢环内并掘进入土体中。
本发明通过将洞门钢环根据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预埋于工作井的侧壁内,以及将放置盾构机的接收板呈倾斜状设置,使得盾构机沿着向下倾斜的方向向前移动,在盾构机进入土体中时盾构中心线能够与呈倾斜状的设计轴线更靠近,以使盾构中心线靠近盾构隧道的设计轴线,大大降低了盾构的纠偏难度,在盾构完全进入土体后能够更贴近设计轴线,使得盾构机能够很容易地调整姿态而与设计轴线完全重合,避免了调整设计线路的问题,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盾构隧道的设计坡度为20‰~50‰时,所提供的始发架的所述接收板的倾斜角度为15‰~30‰。
本发明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在盾构隧道的设计坡度为45‰时,所提供的始发架的所述接收板的倾斜角度为30‰。
本发明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在将所述洞门钢环预埋于所述工作井的侧壁内之后,提供延长钢环,将所述延长钢环固设于所述洞门钢环的外端面上;
提供密封帘布,将所述密封帘布沿着所述延长钢环的外端面铺设固定。
本发明盾构大坡度始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