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循环冷却装置及冷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1292.5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元;倪先锋;王传军;张雷;杨涛;陈永强;杨俊杰;刘帅;乔亚军;杨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循环 冷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水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设备、通过管线与冷却设备输出端相连的水下冷却设备、与水下冷却设备输出端相连的第三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相连的循环泵、与循环泵相连的第一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输出端相连的冷却设备;相连后的冷却设备、水下冷却设备、第三控制阀、循环泵、第一控制阀及冷却设备之间形成一将热水送到水下,并对水进行冷却的循环回路;其中,第一控制阀还与第二控制阀并联,且第二控制阀与补水罐连接;第三控制阀还与第四控制阀并联,且第四控制阀与补水罐连接;水下冷却设备的外面设置有防护网,以避免杂草直接附着在水下冷却设备上;且水下冷却设备为旋转结构,水下冷却设备与连接水下冷却设备的管线采用万向接头,令水下冷却设备能够在水的作用下360°旋转,有利于杂草的自然脱落,在水下冷却设备上设置有切刀,当水下冷却设备旋转时,便于切割附着在水下冷却设备上的杂物;
所述水下冷却设备放置在海平面以下的海水或江、河、湖水中;水下冷却设备的连接管线采用硬质管线,顶端管线处连接一万向接头;且该水下冷却设备的顶端管线外连接有一逐渐变细的保护弹簧,以便在水下冷却设备随着涌浪大风摆动时,增加管线弯曲时的弯曲半径,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冷却设备的外形为圆柱形、方形或扁形,且水下冷却设备采用塑料材质或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水下冷却设备上安装有防海生物环,该防海生物环为圆环形结构,并套装在水下冷却设备的散热管上;且防海生物环的总体密度与江、河、湖、海水的密度偏差不超过正负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采用塑料材质或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为带孔的十字格或其它网格结构。
5.一种水循环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水循环冷却装置,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循环泵将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水送至冷却设备中,对高温的工业液体或气体进行冷却;
第二步:当低温冷却水经过冷却设备被加热变为高温的冷却水后,高温的冷却水输送至水下冷却设备中,高温的冷却水被水下的水进行冷却后,变为低温的冷却水;
第三步: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水被循环泵吸入后送至冷却设备中实现循环;如果冷却量过大,循环泵出口部分冷却水经旁路阀回补水罐;
所述水下冷却设备防护的具体措施如下:
⑴水下冷却设备放置在冬天冰层以下,以避开与冰层的接触来避免锋利的冰对其造成破坏;
⑵将水下冷却设备夏天放置在水中,冬天能够提升起来,利用风冷对水下冷却设备进行冷却;
⑶将水下冷却设备悬挂在水中,可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减轻涌浪冲击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循环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为:将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水吸入,并送至冷却设备的一种泵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循环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罐内为中空的柱形罐体;该补水罐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且补水罐上安装有液位仪表和压力仪表,当液位上涨时,说明冷却设备内漏,被冷却的液体泄漏到补水罐中;当压力上涨时,说明冷却设备内漏,被冷却的气体泄漏到补水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2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