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船尾气化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8792.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饶开亮;饶定康;饶蔚骏;熊道美;李东华;饶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城市环锦机械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33 | 分类号: | F01N3/033;F01N3/08;F01N3/02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通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船 尾气 化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船尾气化解装置,轮船排出的尾气可以从接机体进入到壳体中,同时,高压水泵可以通过第二管道抽取壳体中的车尿素溶液,并通过第一管道排入到壳体中,排入到壳体中的车尿素溶液可以吸收轮船排出的尾气,吸收尾气后的车尿素溶液掉落在壳体的下端,由于壳体的下端与壳体的一侧相连通,储液箱中间装有制冷机冷凝板,使轮船尾气和冷却后车尿素和防冻液充分混合,根据生产氮酸饮料。因此,车尿素溶液可以进入到壳体的空腔中,从而循环使用车尿素溶液,车尿素能够减少轮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另外,被吸收了有害物质后的尾气还可以进入到壳体中,并经由海绵滤网最终向过滤器接口排出。通过海绵滤网,海绵滤网能够过滤空气杂质和水分,可以进一步减少了轮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了轮船尾气的排出量。再进入轮船发动机滤清器和空气混合,进入燃烧室循环做工,达到不排尾气,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船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船尾气化解装置。
背景技术
轮船是最古老的运输工具之一,它为人类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轮船的吨位越来越大,马力越来越大,排水量也越来越大,比如军舰、货船、客船和气艇等。
轮船的燃料消耗巨大,因此排放废气较多。比如武汉三城,上海黄浦江等地方,海岸线上的轮船排出废气量较大,也并不会比汽车少。大量废气排放后会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大气污染,江海污染等,轮船从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碳氢化合物,如: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另外,还会排出一些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固体颗粒状,长时间吸入到人体肺部后固体颗粒会进行积累,导致肺部发炎,打喷嚏和鼻塞等。
因此,解决轮船尾气的排放是目前较为严峻的话题,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有效处理轮船尾气的装置。
目前,轮船尾气处理方式有活性炭吸附处理方式和催化剂处理方式,其中,活性炭吸附处理方式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轮船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催化剂处理方式效率较低,尤其是在轮船刚启动时,由于催化剂温度不高,尾气净化效率低,常常会在轮船启动时产生大量净化不合格的尾气排放到空气中。轮船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碳氧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如二氧化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另外,尾气中含有大量余热没有利用,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更严重的,轮船尾气更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一些固体颗粒状,还有细丝状的颗粒,吸到肺部是无法排出来的,只要几个小时工作,人体的口鼻中会有满满黑油油的污染物,造成肺部发炎、发热、打喷嚏和鼻塞等,很难治好,比如:最近的新型肺炎,一些肺部有问题的人很难痊愈,再加上工业城市的人口密极,很多大城市都有这种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船尾气化解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船尾气化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成型有腔体,腔体中设有车尿素溶液,壳体的一侧尾气处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一侧设有接机体,尾气处理装置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壳体的另一侧设有过滤器接口,过滤器接口用于与轮船的过滤器连接,壳体内位于过滤器接口的一侧设有海绵滤网化解器可以一件多用,可以同进连接多个排气管到化解器化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管道、高压水泵和第二管道,壳体设在壳体的一侧,接机体设在壳体的一侧,第一管道的一端设在壳体的上端并伸入壳体的内部,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高压水泵相连,第二管道的一端与高压水泵相连,另一端伸入壳体的腔体中并位于腔体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城市环锦机械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丰城市环锦机械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8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