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胎耐磨性智能测试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8519.0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营;王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佳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G01N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张玉花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轮胎 耐磨性 智能 测试 系统 及其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汽车轮胎耐磨性智能测试系统,包括龙门架(1)、显示仪(2)、夹装机构(3)和检测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门架(1)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龙门架(1)的右下端设置有显示仪(2),显示仪(2)的下端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龙门架(1)的下端设置有夹转机构,龙门架(1)的上端设置有检测机构(4);
所述的夹装机构(3)包括中间架(30)、转轴(31)、双轴电机(32)、皮带(33)、内置环(34)、挡板(35)和螺套(36),中间架(30)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中间架(30)位于龙门架(1)左右两端之间的中间,中间架(30)的上端安装有转轴(31),中间架(30)的正前侧设置有双轴电机(32),双轴电机(32)的下端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双轴电机(32)的输出轴端与转轴(31)之间通过皮带(33)相连,中间架(30)位于两皮带(33)中间,转轴(3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对称安装有内置环(34),内置环(3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35),内置环(34)内侧的挡板(35)设置在转轴(31)上,内置环(34)外侧的挡板(35)的下端安装在螺套(36)上端,螺套(36)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卡套在转轴(31)上;
所述的检测机构(4)包括气缸(40)、推板(41)、固定轴(42)、磨轮(43)、连接件(44)、方板(45)和竖板(46),气缸(40)安装在龙门架(1)水平段的下端面中部,气缸(40)的推出端安装有推板(41),推板(4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龙门架(1)竖直段的内侧端面相连,推板(41)的正下方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轴(42),固定轴(42)的中部安装有磨轮(43),固定轴(42)的内侧端安装有连接件(44),连接件(44)的上端与推板(41)的下端面相连,固定轴(42)的右端设置有方板(45),方板(45)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竖板(46),竖板(46)的上端与推板(41)的下端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耐磨性智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轮(43)的内侧端面开设有腰形凹槽,腰形凹槽沿磨轮(43)周向均匀排布,两两腰形凹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腰形凹槽的内底壁由磨轮(43)中心向外的外侧端开设有圆通孔,腰形凹槽未开设有圆通孔的一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卡轴(430),卡轴(430)与腰形凹槽相离的一端安装有耳板(431),耳板(431)与卡轴(430)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圆弧磨板(432),圆弧磨板(432)为四分之一圆结构,圆弧磨板(432)的外环面与磨轮(43)的外环面平行,圆弧磨板(432)的外环面的粗糙程度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固定轴(42)的外侧端与方板(45)的内侧端之间转动连接,固定轴(42)的外侧端开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沿固定轴(42)周向均匀排布,方板(45)的前后两端面的内侧端对称开设有二号通孔,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卡柱(4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耐磨性智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36)内侧的挡板(35)的下端安装有卡环(350),卡环(350)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卡套在转轴(31)上,卡环(350)的下端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紧固螺栓(351),卡环(350)的内侧设置有尺寸线,尺寸线刻制在转轴(31)表面,且尺寸线沿转轴(31)周向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耐磨性智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环(34)的外环面安装有弧型板对(340),弧型板对(340)沿内置环(34)周向均匀排布,弧型板对(340)自身内侧端开设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圆弧电动滑块(341),同一弧型板对(340)上的圆弧电动滑块(341)之间通过一号销轴安装有连接板(342),连接板(342)与内置环(34)之间为垂直关系,连接板(342)与一号销轴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圆弧撑板(3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佳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佳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85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锁阀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投资咨询服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