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侵行为的报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8141.4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岳冬;陈翀;王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G01S13/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入侵 行为 报警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入侵行为的报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毫米波雷达在目标区域检测到活动对象,其中,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入侵所述目标区域的对象;在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可信对象的情况下,发送报警信息,其中,所述报警信息用于表示存在入侵所述目标区域的对象。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容易发生检测错误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入侵行为的报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动着安防行业朝着智能化、联网化等方向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的设备大多基于红外线、激光以及摄像头组成。
如专利文献CN109061631A中,采用两个毫米波雷达确定无人机的方位,再由摄像头进行拍摄,最后由检测系统完成对入侵无人机的识别与预警功能,该方法降低了单摄像头检测难度并提升了安防系统的可靠性。
专利文献CN108802758A中,通过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安防系统,将激光雷达与光电探测设备进行数据融合,实现对目标的360度检测与跟踪。
在第一个方案中,毫米波雷达作为摄像头拍照的定位装置,并不能实现对范围内目标的检测与分类功能,仅仅是减少摄像头的工作量,然而在家庭安防中,摄像头的存在有一定隐私泄露的风险不能将其作为安防主力。在第二个方案中,数据融合的算法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但由于激光雷达昂贵的价格,并不适用于家庭安防系统的推广。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亮度、温度的改变,容易造成设备检测错误从而导致系统错误预警的情况发生。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容易发生检测错误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行为的报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容易发生检测错误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入侵行为的报警方法,包括:通过毫米波雷达在目标区域检测到活动对象,其中,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入侵所述目标区域的对象;在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可信对象的情况下,发送报警信息,其中,所述报警信息用于表示存在入侵所述目标区域的对象。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可信对象时,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目标类型的生物;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属于所述目标类型的生物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对象集合中的对象,其中,所述对象集合为被允许进入所述目标区域的对象的集合;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所述对象集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可信对象;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所述目标类型的生物的情况下,或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属于所述目标类型的生物且属于所述对象集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活动对象属于可信对象。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目标类型的生物时,利用第一分类器,根据目标之间运动的距离与多普勒频移信息区分所述活动对象是否为属于目标类型的生物,其中,所述目标类型的生物包括人类。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对象集合中的对象时,利用第二分类器,通过比较由所述活动对象的人体不同身体部位运动组合时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移构成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对象集合中对象的特征信息,来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所述对象集合中的对象。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是否属于对象集合中的对象之前,在所述对象集合中的对象移动时,采集并保存由该对象的人体不同身体部位运动组合时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移构成的特征信息。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可信对象之前,确定是否存在为所述目标区域配置的访客记录;在确定不存在为所述目标区域配置的访客记录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活动对象不属于可信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8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