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车顶保温体制造方法及车顶保温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38865.0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1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兴;袁宁;赵安林;兰明华;邝稳钢;刘星;吕娅;许勇;李波;刘军祥;陈成;郭文亮;邹剑锋;唐博谦;刘晓萌;徐达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58;B29C33/30;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车顶 保温 体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车顶保温体制造方法及车顶保温体,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模具包括设有与上顶板匹配的第一型面的上模,上顶板连接于第一型面上;设有与下顶板匹配的第二型面的下模,下顶板连接于第二型面上;合模时,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形成与发泡体匹配的型腔。使用该模具,可对车顶保温体的发泡体进行整体发泡,发泡时不需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填充填充物,以简化车顶保温件的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方法使用上述模具生产车顶保温体,因此该方法实施起来更加简单方便;该车顶保温体更加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车顶保温体制造方法及车顶保温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铁路机械冷藏车、隔热保温车的长大圆弧车顶为具有保温效果的保温体,该保温体由下顶板、上顶板之间为夹在内上顶板之间的发泡层组成,其中,发泡层在下顶板和上顶板之间通过浇注、发泡、凝固等工艺生产而来并将下顶板和上顶板连接在一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顶保温体生产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车顶保温体制造方法及车顶保温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顶保温体的发泡层生产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具,用于在车顶保温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浇注发泡体,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上设有与所述上顶板的第一表面匹配的第一型面,所述上顶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型面上;
下模,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下顶板上与所述上顶板相背的第二表面匹配的第二型面,所述下顶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二型面上;
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发泡体匹配的型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上模的重力大于所述发泡体生成过程中所述上顶板施加给所述上模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还包括硬度小于所述上模的垫板,所述垫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型面上,所述上顶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垫板上,所述垫板的许用应力大于所述发泡体生成过程中所述上顶板施加给所述垫板的压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垫板为木板,所述木板粘接在所述第一型面上,所述上顶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木板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上模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包括所述第一型面,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安装有若干所述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下模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包括所述第二型面,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所述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有用于合模时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齿和第二齿,所述第一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第二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合模时,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啮合。
本发明提供的车顶保温体制造方法使用上述模具,包括:
将所述车顶保温体的上顶板连接在所述上模上组成上组件;
将所述车顶保温体的下顶板连接在所述下模上组成下组件;
使用起吊装置将所述上组件吊运至所述下组件上方;
起吊装置降下所述上组件以进行合模,直至所述上组件着陆于所述下组件上;
利用发泡机朝所述型腔中注入发泡剂进行发泡;
保压,获得车顶保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