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8358.7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观亮;杨洁;刘漫丹;谭峥嵘;周柏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2;B66B1/06;B66B1/34;B66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何智超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刹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刹车系统,该系统包括:速度检测装置,配置于电梯轿厢,用于实时获取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称重装置,配置于电梯轿厢的底部,用于获取电梯轿厢的称重重量;刹车控制装置,配置于电梯轿厢上,与速度检测装置、称重装置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基于运行速度生成与称重重量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刹车装置,配置于电梯轿厢两侧并与导轨匹配设置,刹车装置与刹车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基于刹车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刹车操作。智能刹车系统根据电梯的实际运行状况执行刹车操作,保证电梯异常时能够及时刹车制动,有效提高了制动力,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根据乘客人数对刹车力进行调整以控制电梯轿厢缓慢停止,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当前城市内常用的室内交通工具,被普遍应用于各个建筑物,而最常用的电梯是曳引式电梯。曳引式电梯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提升轿厢。随着曳引轮的磨损,曳引能力会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导致溜车事故的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电梯溜车,往往首先采用电梯自身的抱闸作为制动力,通过对电梯主机进行抱闸而对电梯进行制动,然而上述制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电梯的制动力(曳引力)与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重量差有关,而电梯安装完成后,用户对电梯轿厢的二次装修可能导致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重量差变大,从而导致制动力不足;其二,在电梯维护的过程中,维保人员可能因维保不当而导致曳引力上的油脂过多而降低制动力,也会导致溜车风险;其三,电梯钢丝绳使用时间长后,可能存在断股的现象,因此若在电梯溜车后立即执行停车操作,可能导致钢丝绳断裂,并进而导致轿厢坠落的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虽然电梯还进一步配置有限速钳等保护装置,然而在电梯紧急制动的过程中,瞬间的急速停车也会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电梯进行紧急制动时存在无法及时制动、制动力不足以及制动反应太快导致乘客受伤、用户体验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刹车系统,通过在电梯轿厢上配置智能刹车系统,根据电梯的实际运行状况智能化执行刹车操作,从而保证了电梯异常时能够及时刹车制动,有效提高了制动力,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根据乘客人数对刹车力进行调整以控制电梯轿厢缓慢停止,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刹车系统,所述刹车系统包括:速度检测装置,配置于电梯轿厢,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称重装置,配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用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称重重量;刹车控制装置,配置于所述电梯轿厢上,与所述速度检测装置、所述称重装置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运行速度生成与所述称重重量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刹车装置,配置于所述电梯轿厢两侧并与导轨匹配设置,所述刹车装置与刹车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刹车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刹车操作。
优选地,所述刹车装置为液压抱闸装置或电磁刹车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刹车装置的夹紧力可调。
优选地,所述刹车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运行速度以及所述称重重量生成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包括: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获取预设额定速度;判断所述运行速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额定速度;在所述运行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额定速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称重重量生成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所述刹车控制指令与所述刹车装置的夹紧力度有关。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称重重量生成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包括:获取预设制动减速度曲线和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重量;基于所述轿厢重量、所述称重重量以及所述运行速度获得与所述预设制动减速度曲线对应的夹紧力;基于所述夹紧力生成对应的刹车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