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6843.0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欣;董泯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A43B3/00;H02N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传输 装置 | ||
1.一种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电发电器;
承载结构,其与该压电发电器叠合;
封装支撑结构,其包含有用以封装该压电发电器与该承载结构的封装部以及与该封装部两端连接的二支撑部;以及
固定支撑结构,其用以与该二支撑部匹配耦接,以固定于可弯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撑结构与该二支撑部匹配耦接,以使该封装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该可弯曲面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部相较于该二支撑部距离该可弯曲面比较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部相较于该二支撑部距离该可弯曲面比较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撑结构与该二支撑部匹配耦接,以使该封装部完全不接触该可弯曲面或部分接触该可弯曲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撑结构具有两个第一匹配件,且该二支撑部各自具有与该第一匹配件匹配耦接的第二匹配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撑结构固定于该可弯曲面,且该二第一匹配件以远离该可弯曲面的方向而相互接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支撑结构固定于该可弯曲面,且该二第一匹配件以远离该可弯曲面的方向而相互远离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匹配件为凸出件,且该第二匹配件为凹入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匹配件包括头部和颈部,且该第二匹配件包括贯穿该支撑部的穿孔以及自该穿孔延伸至该支撑部的边缘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并小于或等于该颈部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该封装支撑结构的材料为橡胶、硅胶或塑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感测传输装置还包括电路模块及连接元件,其中,该电路模块借由该连接元件连接至该压电发电器和该承载结构,且该电路模块及该连接元件由该封装支撑结构的该封装部予以封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模块包括整流器、储电器、及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可弯曲面形变而产生机械能时,该机械能传输至该封装支撑结构致使该封装支撑结构的封装部产生振动,以由该承载结构将该机械能传输至该压电发电器,由该压电发电器所产生的电能经由该整流器而传输至该储电器,再由该储电器供电至该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发电器包括压电薄膜以及位于该压电薄膜两侧的二导电电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发电器叠合于该承载结构的一侧或相对两侧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发电器为多个分开的单元所构成者并分别叠合在该承载结构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感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发电器为一整体者并叠合在该承载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8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下一篇: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和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