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0597.X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0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建;金峰;扈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琦绿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盛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5 | 代理人: | 董鸿柏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污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混凝装置、第一预热装置、第二预热装置和蒸发壁反应器;所述混凝装置包括混凝桶、用于输送絮凝剂的絮凝装置、用于分离絮状物和液体的分离装置;所述第一预热装置与混凝桶连接,用于收集分离后的絮状物,并对絮状物进行预热;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与分离装置连接,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预热;所述蒸发壁反应器分别与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连接,将液体转化为超临界流体后与絮状物进行水气重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本发明能够对造纸污水进行净化,并将其中的部分污染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以及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学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由于造纸的原料一般选用针叶树或阔叶树木材,包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因此在造纸污水中会含有大量的木素和纤维素、以及有机酸等有机物。
制浆造纸工业是资源(原料、用水、能源等)利用大户,亦是污染物排放大户,目前对于造纸污水管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进备料方法,选用针叶木、禾草类、竹子等原料,能够降低造纸污水中所产生的有机杂原子的含量,但是所产生的污水中依然包含大量的木素、纤维素等;二、通过沉淀使造纸污水中悬浮杂物、纸浆纤维、悬浮状或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等与液体分离,工艺简单,但是耗费时间长且无法很好的对造纸污水中的纸浆纤维进行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公告号为CN108623073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废纸制浆过程产生的造纸污水的循环使用方法,该方法在废纸纸浆的过程通过对造纸污水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排放量,减少污染,但是污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所包含的污染物势必会进行累积,从而影响造纸质量,其污染物也没有得到根本性处理,依然会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公告号为CN104671588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制浆造纸污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纤维素分解菌来分解造纸污水中所包含的纤维素,处理时间过长,难以有效的运用至工业生产,其产物为葡萄糖,难以回收利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造纸污水进行进化处理,同时对污染物中的木素、纤维素进行回收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造纸污水的处理问题,污染物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
混凝装置,包括混凝桶、用于输送絮凝剂的絮凝装置、用于分离絮状物和液体的分离装置;
第一预热装置,与混凝桶连接,用于收集分离后的絮状物,并对絮状物进行预热;
第二预热装置,与分离装置连接,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预热;
蒸发壁反应器,包括外筒、设于外筒内的第一内筒、包围第一内筒的第二内筒、监测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通过物料泵与第一预热装置连接的进料口、用于添加碱性原料的碱性原料入口,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通过液体增压泵与第二预热装置连接的进液口,所述物料泵所在的管路上和液体增压泵所在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第一内筒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孔且端部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二内筒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孔,且第一孔与第二孔一一对应,所述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形成注液区,所述第一内筒内侧形成反应区;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反应区内的温度;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根据反应区内的温度驱动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相对转动;液体经电加热器转化为超临界流体后进入注液区,然后再经过第二孔和第一孔进入反应区内与絮状物反应生成可燃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琦绿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纳琦绿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