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丝网管件自动焊接夹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13198.0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8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富;柴晓明;吴舸;苏东川;门正兴;马亚鑫;王秋林;付成龙;刘瑞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刘方正 |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丝 网管 自动 焊接 夹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丝网管件自动焊接夹持装置,包括底座、送料组件、卷绕成形组件、顶尖旋转组件、切割组件和压辊组件,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和所述顶尖旋转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两侧并相对连接,所述送料组件和切割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及所述顶尖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压辊组件安装在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及所述顶尖旋转组件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组件用于将平面丝网送至卷绕成形组件卷绕成丝网管胚。本发明能将金属丝网制成管状胚件,提高了取放件的精度和效率,缩短了夹持及成形的辅助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丝网的夹持力分布均匀性和管件成形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丝网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丝网管件自动焊接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丝网常常被用于筛分、过滤、屏蔽、散热等多种场合,将平面丝网制成管件可以适用于圆柱型空间的应用。由于平面金属丝网材料相对于板料较为轻薄和柔软,目前金属丝网管件的制造的模式多为利用简易夹具手工卷绕后,通过手工焊接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下,管件的成形及焊接质量等方面均得不到很好保证。针对一些特殊用途,如用于污水过滤网及热管吸液内芯等,其所需管件长度较长,在目前制造方式下制造起来就更加困难,质量也更难于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丝网管件自动焊接夹持装置,能将金属丝网制成管状胚件,可以缩短送料、夹持切断及成形辅助的时间,提高取放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金属丝网管件自动焊接夹持装置,包括底座、送料组件、卷绕成形组件、顶尖旋转组件、切割组件和压辊组件,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和所述顶尖旋转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两侧并相对连接,所述送料组件和切割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及所述顶尖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压辊组件安装在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及所述顶尖旋转组件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组件用于将平面丝网送至卷绕成形组件卷绕成丝网管胚;
所述卷绕成形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侧板、芯轴、第一夹持手指、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侧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的动力轴连接;
所述芯轴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动轴,所述第一夹持手指安装在所述滑动轴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滑动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本发明其送料组件将平面丝网送至卷绕成形组件处,卷绕成形组件和顶尖旋转组件同时旋转将顶尖旋转组件卷绕成圆筒形的丝网管胚,切割组件将平面丝网切断,卷绕成形组件对平面丝网的一端进行夹持,顶尖旋转组件对平面丝网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压辊组件与平面丝网接触并压紧丝网管胚。
进一步地,所述顶尖旋转组件包括第二安装侧板、顶尖杆、第二夹持手指、第二驱动气缸、翻转气缸和支撑座,所述顶尖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侧板上,所述第二夹持手指安装在所述顶尖杆的第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顶尖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顶尖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芯轴的一端套接;
所述翻转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和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安装侧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驱动气缸启动时,推动顶尖杆移动,顶尖杆带动第二夹持手指夹紧丝网,实现顶尖旋转组件对平面丝网的另一端进行夹持;顶尖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芯轴的一端套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和所述支撑座上均设有铰接座,所述翻转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上的铰接座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上的铰接座连接。
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翻转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侧板和支撑座之间,使得第二安装侧板可以支撑座为支点实现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