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标记-滚环扩增信号放大检测黄曲霉毒素M1 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6802.7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周平;孙羽菡;索碧娅;俞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2 | 分类号: | C12Q1/68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时间 分辨 荧光 标记 扩增 信号 放大 检测 黄曲霉 毒素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标记‑滚环扩增信号放大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方法为:将时间分辨荧光纳米颗粒(KYF4:Eu3+NP)用生物素化的AFM1特异性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修饰得到KYF4:Eu3+‑cDNA荧光探针,使用g‑C3N4纳米片作为荧光猝灭剂,将AFM1特异性适配体用作滚环扩增的引物,加入滚环扩增模版、T4 DNA连接酶、dNTPs、Phi29 DNA聚合酶经滚环扩增反应后,向体系中加入g‑C3N4纳米片,通过监测体系的荧光信号强度,达到定量/定性检测AFM1的目的。该发明可以用于牛奶等样品中AFM1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标记-滚环扩增信号放大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方法为:将时间分辨荧光纳米颗粒(KYF4:Eu3+NP)用生物素化的AFM1特异性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修饰得到KYF4:Eu3+-cDNA荧光探针,使用g-C3N4纳米片作为荧光猝灭剂。将AFM1特异性适配体用作滚环扩增的引物,加入滚环扩增模版、T4 DNA连接酶、dNTPs、Phi29 DNA聚合酶等经滚环扩增反应后,向体系中加入g-C3N4纳米片,通过监测体系的荧光信号强度,达到定量检测AFM1的目的。该发明可以用于牛奶等样品中AFM1的检测。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类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双呋喃环类毒素)的总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目前发现的黄曲霉毒素约20多种,其中研究较多的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及黄曲霉毒素M2六种。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主要存在于乳及乳制品、霉变谷物、含有油脂的干果中及动物的肌肉、尿液、乳汁、血液等中,其中乳及乳制品最容易受到AFM1的污染,也是AFM1的主要存在场所。当泌乳动物摄入饲料中的AFB1后,将在动物体内肝微粒体酶作用下经体内循环代谢产生AFM1并存在于其乳汁、尿液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是目前公认的最毒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of the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将AFB1和AFM1划分为I类致癌物。由于AFM1来源广、监控难并且毒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灵敏、快速且易于使用的检测策略来测定食品中的AFM1。
目前,AFM1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MS)及基于抗原-抗体免疫识别建立的免疫法等。薄层层析法操作步骤较繁琐,灵敏度及特异性低,已不能满足现代检测的需要。而常用的色谱分析法,样品前处理方法复杂、繁琐,且需要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术,不便基层推广。免疫法检测霉菌毒素虽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是小分子抗原的制备过程繁琐耗时、成本昂贵,不同批次间抗体存在差异性,储存及使用条件严苛,导致假阳性率高、重复性差。所以开发一种快速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很有必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6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作效率高的图书流通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墙顶粉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