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检测反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05665.5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燕;周松;孙金芳;张晓霖;丁友平;赵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B61K9/08;B61D15/08;E01B35/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张晓瑾 |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模型 检测 反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检测反馈装置,主要涉及BIM技术领域。包括行进模块、发射模块、测量模块;所述行进模块用于以匀速沿铁轨行进,所述发射模块安装在行进模块上,包括固定在行进模块上的第一激光发射器,以及通过后云台安装的第二激光发射器,测量模块安装在行进模块上且位于发射模块的前方,通过前云台安装有激光信号捕捉板,所述激光信号捕捉板用于捕捉发射模块发射的第一激光信号和第二激光信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全自动的完成铁轨线路的端面情况检测和数据获取,获得高效率、高精度、高覆盖的轨端起伏情况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检测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创建并利用信息模型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维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工程的虚拟化设计、可视化决策、协同化建造、透明化管理,将极大地提升工程决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水平,减少失误,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铁路工程投资庞大、专业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参与方众多。BIM于铁路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铁路的优质设计、高标准施工建设、智慧运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铁轨的施工,以及在运营中的维护,都是BIM应用的重要领域。随着铁路速度的不断提高,对于铁轨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铁轨的质量要求和维护重点中,保持铁轨表面的平直度是重要的项目之一。为了保证在高速下行车平稳,轨端平直度就非常重要。
在现有的BIM与铁路结合的技术中,大部分在初期(动工前)建立了BIM模型后,在后期的建设中、验收中乃至运营中,却由于铁路沿线太长,仅仅依靠人工难以实现的数据的采集反馈瓶颈,
然而,具体施工过程中,难免与模型构件有一定出入,缺失了对真实数据的检测反馈,就丧失了调整的机会。同时在运营中,随着使用铁轨的表面会出现明显的凹陷(经常刹车减速位置等),故现有的维护要求也是要定期检测平直度,但是现有条件和技术下,是使用人工现场测量,只能针对个别路段进行测量,不但获得数据非常少,不足以匹配对整条铁路模型进行管理的数据支持基础,而且精确度还受限于操作者的水平,存在大幅的拨动,无论数据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支持对BIM模型的持续维护。而造成BIM无法真正的发挥其功能。
故如何在建设及运营中,针对铁轨平直度实现足够数据的采集及反馈,是行业研究的缺失及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检测反馈装置,它能够全自动的完成铁轨线路的端面情况检测和数据获取,获得高效率、高精度、高覆盖的轨端起伏情况数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行进模块、发射模块、测量模块;
所述行进模块用于以匀速沿铁轨行进,
所述发射模块安装在行进模块上,包括固定在行进模块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与行进的前后方向相一致,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安装有向前发射的第一激光发射器,所述固定杆向后延伸且后端固定安装有立架,所述立架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带电动稳定器的后云台,在后云台上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中部设有L型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安装有向前发射信号的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一激光发射器发射的为第一激光信号,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射的为第二激光信号,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位于第一激光发射器的正上方,二者在静止条件下上下对应;
所述测量模块安装在行进模块上且位于发射模块的前方,包括固定在行进模块前侧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带有电动稳定器的前云台,所述前云台上安装有激光信号捕捉板,所述激光信号捕捉板用于捕捉发射模块发射的第一激光信号和第二激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职业学院,未经滨州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