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稀土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5288.5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0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云;王海燕;任慧平;邢磊;马才女;吕萌;伍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0;C22C38/54;C21D8/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高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稀土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含稀土高强钢,包括特定含量的C、Si、Mn、Ti、Nb、Mo、Cr、V、Ni、Al、B、稀土和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稀土为La和/或Ce。在本发明中,稀土元素可以净化钢液体,改善夹杂物形态,强化晶界,还能够与Nb元素协同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各元素种类和含量协同配合,同步提高含稀土高强钢的强度和塑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含稀土高强钢屈服强度为554~774MPa,拉伸强度为1011~1228MPa,强度高;屈强比为50.1~65.0,屈强比低;总延伸率为26.1~31.9%,总延伸率高,塑性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稀土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车身轻量化是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安全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降低车身质量的同时,必须提高车体的强度、刚度并优化结构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在传统微合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的开发和生产中,强度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成形性的劣化。因此,为了在保证塑性的前提下提高钢材的强度,基于软基体结合较硬相的设计理念,诞生了双相钢。汽车用双相钢组织一般由铁素体和马氏体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低屈强比、高初始加工硬化率、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配合等,能够兼顾汽车安全性和节能性,满足汽车多种部件的应用条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用高强钢。
然而,在目前双相钢的生产中,在合金成分和晶粒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提升钢材强度需要增加组织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往往导致钢材塑性明显下降,如申请号为201810507377.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不同屈服强度级别的经济型冷轧DP780钢,其中实施例3记载了当马氏体体积分数从21.5%增加到31.4后,屈服强度明显提升,但延伸率也从22.2%降低至16.6%。目前的双相钢无法兼顾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稀土高强钢,本发明提供的含稀土高强钢具有强度高、屈强比低和延伸率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稀土高强钢,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元素:
C 0.04~0.21%,Si 0.01~0.32%,Mn 3.5~6.0%,Ti 0.003~0.180%,Nb0.003~0.150%,Mo 0.01~1.00%,Cr 0.01~0.80%,V 0.01~0.50%,Ni 0.05~0.90%,Al 0.005~0.800%,B 0.001~0.004%,稀土0.001~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稀土为La和/或Ce。
优选的,当Ti和Nb的总质量与C的质量之比≥7时,所述含稀土高强钢中稀土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5~0.008%,所述稀土为La和Ce,所述La和Ce的质量比≥1.2。
优选的,所述含稀土高强钢的组织包括多边形铁素体18~50vol.%,马氏体15~25vol.%,残余奥氏体≥10vol.%。
优选的,所述含稀土高强钢组织中晶粒的平均粒径≤2.1μm,晶粒的平均长宽比≤2。
优选的,所述残余奥氏体中的Mn与多边形铁素体中的Mn的质量比≥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含稀土高强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合金原料熔炼后浇铸,得到铸坯;
将所述铸坯依次进行保温、热轧、卷曲、第一退火、冷轧和第二退火,得到所述含稀土高强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