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5002.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6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吕猛;穆港;颜柯;张华东;秦凤滨;张敬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10 | 分类号: | B61L1/10;G01C3/00;G01S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车检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包括沿列车行进方向设置的两个激光测距仪、数据接收模块、前端处理模块和状态转换模块;数据接收模块与两个激光测距仪分别连接,将接收到距离数据分别关联激光测距仪ID和实时时间戳,经数据校验,存储合格数据为原始数据包;前端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进行数据滤波;依据距离数据判定对应激光测距仪是否被遮挡,添加记录,形成数据包I;状态转换模块结合当前系统状态依据数据包I中数据将当前系统状态在空闲、预触发、触发、后触发之间进行转换。该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排除倒车、停车等情形,准确高效完成来来车、走车信号的采集,可为测试系统提供准确的来车、走车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行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状态监测是车辆安全保障体系是整个轨道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化车辆检测系统中,如在轨道交通领域,受电弓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磨耗,通常利用智能化检测设备,如视觉检测,来获取受电弓的实时参数,判断是否出现磨耗异常;目前此类检测模块长期处于待机工作状态,在等待来车期间,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前触发车辆检测模块的触发信号,避免受电弓模块/车辆检测模块的长时间无意义待机,提高系统的耐用性,降低耗能,现有的触发方式:一种是利用探测器,如光电探测器或激光测距仪,现有方案利用单个探测器获取来车信号,进行触发,但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外界环境中的动物经过探测器时,探测器也会产生电信号,误认为车辆到来,造成误触发;另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上来车检测方案为:使用磁钢配合磁钢处理板方式完成,该方案需要上线安装、且处理板价格高昂,同时,考虑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极快,轨道上安装触发装置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其能够有效排除倒车、停车等情形,准确高效完成来来车、走车信号的采集,可为测试系统提供准确的来车、走车信号。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度来车、走车检测系统,包括沿列车行进方向设置的两个激光测距仪、数据接收模块、前端处理模块和状态转换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所述两个激光测距仪分别连接,将接收到的两个激光测距仪传输来的距离数据分别关联激光测距仪ID和实时时间戳,经数据校验,将合格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包进行存储;
所述前端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进行数据滤波,以邻近数据包中的距离数据替换不合格的距离数据;判定各原始数据包中的距离数据是否介于预设阈值范围,若是则认为对应激光测距仪的状态是被遮挡,反之认为未被遮挡,将此激光测距仪的状态添加到原始数据包,形成数据包I;
所述状态转换模块结合当前系统状态依据数据包I中数据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1)若当前系统状态为空闲时,先判定激光测距仪的状态是否处于被遮挡,若否,则直接回到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若是,系统记录对应激光测距仪ID,判定是否已记录过时间戳T0,已记录则刷新停车计时器、更新当前系统状态为预触发;若未记录过时间戳T0,则先记录当前数据包I中的实时时间戳为时间戳T0,再刷新停车计时器、更新当前系统状态为预触发,最后回到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
2)若当前系统状态为预触发时,先判定数据包I中激光测距仪ID与系统记录的激光测距仪ID是否相同;
当两个激光测距仪ID相同时,进入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当两个激光测距仪ID不同时,先判定激光测距仪的状态是否处于被遮挡,若否,则回到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若是,刷新停车计时器,判断是否已记录来车,若已记录来车,则回到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若未记录来车,则记录当前数据包I中的实时时间戳为时间戳T1,记录来车,并发送来车信号,而后更新当前系统状态为触发,再回到数据接收模块获取新的原始数据包;进一步,已记录的时间戳T0、T1以及两个激光测距仪安装间隔可用于计算车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