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8782.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匡建武;张术根;王元鑫;丁磊;黄俊斌;蒋晓兵;林铭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6 | 分类号: | D06N3/06;D06N3/14;D06N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唯思而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53 | 代理人: | 李婧宇 |
地址: | 2154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pvc 人造革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所述后处理方法在PVC人造革材料加工定型后使用,所述PVC人造革通过所述后处理方法对PVC人造革材料进行处理得到。本发明中的后处理方法,应用的主要原料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增光聚碳PU、流平剂、消泡剂、异氰酸酯交联剂、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有机硅耐磨助剂、有机硅消音助剂,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批量生产。本发明中的PVC人造革相对现有PVC人造革材料,具有耐磨性高、并且硬度和耐寒性受耐磨性提高的影响较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人造革领域,尤其是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内饰产业的发展,并且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耐磨性,但目前汽车内饰常用的普通PVC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要改变PVC的耐磨性,不是单一考虑耐磨性就可以的,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性能考虑,比如单一地提高PVC的硬度,其耐磨性肯定很好,但会降低PVC的质感,同时硬度的提高会导致PVC在低温下的耐屈曲性变差,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容易开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PVC配方,既提高耐磨性,又能保持原有的柔软性和耐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表面处理:将第一处理剂涂布在PVC人造革材料的表皮层,形成第一处理层;具体地,第一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 70~80份、增光聚碳PU 20~3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
B、烘干:对经过步骤A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材料革进行烘干;
C、表面处理:将第二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一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处理层;具体地,第二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30~4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8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60~7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6~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5~6份;
D、烘干:对经过步骤C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
E、表面处理:将第三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二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处理层;具体地,第三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10~15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85~9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6~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5~6份、有机硅消音助剂5~6份;
F、烘干:对经过步骤E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
进一步地,有机硅消音助剂,按重量份计,由相同分量的HM-13-678和去离子水制成。
进一步地,水性消光聚碳PU 为WF-78-486,所述增光聚碳PU 为RU-13-442,所述流平剂为LA-91-120,所述消泡剂为DF-2459,所述异氰酸酯交联剂为XR-78-017,所述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为WF-3649,所述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为XR-5580,所述有机硅耐磨助剂为HM-54-002。
进一步地,步骤B中的烘干温度为90~110℃;所述步骤D中的烘干温度为125~135℃;所述步骤F中的烘干温度为105~115℃。
本发明中处理剂使用的增光聚碳PU,用于增加PVC人造革材料的硬度,以提高PVC人造革材料的耐磨性。同时,处理剂中还添加了异氰酸酯交联剂和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其目的是改善由于增光聚碳PU的加入导致的PVC人造革成膜硬度大及PVC人造革硬度上升带来的低温下容易开裂的问题。
一般的PVC人造革材料在加工定型后,包括表皮层、发泡层、基布层,本发明的后处理方法的处理步骤都是在其表皮层上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