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器和具有这种类型的减振器的机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8777.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蒂洛·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6;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杜晋芳 |
地址: | 德国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具有 这种 类型 机动车辆 | ||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和具有这种类型的减振器的机动车辆。减振器(10)包括:同轴布置的外管(11)和内管(12);引导单元(13),其在第一端(14)分别封闭所述外管(11)和所述内管(12);具有底部阀(16)的底部单元(15),该底部单元布置在所述内管(12)的第二端(17),所述外管(11)和所述内管(12)塑性变形,使得所述引导单元(13)以形状锁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外管(11)和所述内管(12),并且所述内管(12)塑性变形,使得所述底部单元(15)以形状锁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内管(12),和/或,所述外管(11)和所述内管(12)以一体结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引导单元(13),并且所述内管(12)以一体结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底部单元(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和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减振器通常用于机动车辆,并且用于运动车辆和工业领域。在减振器的情况下,通常在单管减振器与多管减振器之间进行区分,双管减振器经常用作多管减振器。
双管减振器基本具有同轴布置的内管和外管。工作活塞可移动地布置在内管中,该工作活塞将内管的内部空间划分成第一工作空间和第二工空间。这里,工作空间填充有减振介质,例如填充有减振油。工作活塞固定地连接到活塞杆,振动通过活塞杆引入到减振器中并且通过减振器来抑制。在活塞杆压缩到内管中的情况下,减振油从第一工作空间通过工作活塞流入到第二工作空间中,由于浸入的活塞杆的附加体积,导致一部分减振油通过底部阀流入到补偿空间中。补偿空间通常构造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在补偿空间中引入用于预加载减振油的减振气体,该减振气体在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减振油来压缩。在回弹的情况下,减振油通过减振气体再次转移回到内管的工作空间中。
首先引用的DE 10 2011 087 597A1已经公开了例如双管减振器,在双管减振器的情况下,外管通过密封引导元件在活塞杆侧上封闭。为此,外管通过压配合以力配合方式连接到密封引导元件。与内部部件以形状锁合的方式紧固的情况下的减振器相比,这种类型的双管减振器在组装各个减振器零件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复杂性。此外,这种类型的双管减振器不能在现有的单管减振器的制造和/或组装设备上生产,这是因为其通常不具有压入的内部部件,而是仅以形状锁合的方式来紧固。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规定一种减振器,其可以廉价地生产并且通过结构改进的构造来进行简化。此外,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规定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减振器的机动车辆。
具体地,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减振器来实现,该减振器具有同轴布置的外管和内管,该减振器包括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在第一端分别封闭外管和内管,并且该减振器具有布置在内管的第二端的底部单元。外管和内管塑性变形,使得引导单元以形状锁合的方式连接到外管和内管,并且内管塑性变形,使得底部单元以形状锁合的方式连接到内管,和/或,外管和内管以一体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引导单元,并且内管以一体结合的方式连接到底部单元。
本发明具有各种优点。外管和内管与引导单元的形状锁合连接可以通过外管和内管的塑性变形来简单且快速地产生,因此节约成本。在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外管和内管以使得在各个管与对应的单元之间形成形状锁合连接的方式来机械地变形。外管和/或内管的塑性变形可以通过压接、滚压、敛缝和/或锁合卷边来进行。外管和内管以使得内管固定地连接到引导单元和底部单元而外管固定地连接到引导单元的方式来塑性变形。这里,内管接合到引导单元和底部单元中,结果形成了形状锁合连接。此外,外管接合到引导单元中,结果形成了形状锁合连接。
通过管与相应单元的一体结合连接,有利地建立了防止损坏的可靠连接。此外,可以通过传统的结合方法简单且廉价地产生一体结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材制造方法
- 下一篇:借助于雷达识别车辆周围环境中的对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