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q1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8457.7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梁光焰;王道平;姜阳明;夏宇;王瑜;安巧;胡恩明;李春燕;杨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base sup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技术(q1H‑NMR)分析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d4钠(TMSP)为内标,以乙醇(1.10ppm)、乙酸(1.80ppm)及TMSP(0.00ppm)峰为定量信号峰,采用内标法定量计算出乙醇和乙酸的含量,本发明所公开的定量分析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发酵果蔬中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含量差异大导致无法同时进行准确测定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因类乙酸或类乙醇化合物(沸点或酸碱度相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操作高效简便、样品前处理简单,有效的减少样品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样品中乙醇和乙酸的含量,广泛应用到发酵果蔬产品的质量控制、定量分析检测研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测定方法,具体是一种采用q1H-NMR技术分析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核磁定量试验,是利用定量峰面积与对应的质子数成正相关,其测定具有不破坏样品、不依赖标准物质、样品制备简单、测试结果高效准确等优势。早期,低灵敏度是q1H-NMR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但随着高磁场与超低温探头技术的问世,这个问题已被逐步解决。1H-NMR可以提供不同化合物、不同化学环境下质子的信号峰,这些核磁信号峰与质子所处的空间化学环境相关,这为同时测定多种化合物提供了可能。q1H-NMR技术被多国药典收录,常用于多成分的含量测定,蜂蜜、咖啡等鉴别测试、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
乙醇、乙酸作为常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在发酵果蔬汁生产中,乙醇、乙酸常伴随着发酵而产生,其含量直接影响发酵产品的品质、口感、香气等评价指标。在果蔬汁发酵生产中,乙醇的含量可能会直接影响发酵菌株的活性、营养成分的溶出、产品的稳定性及产品分类;乙酸与产品口感、香味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合理的掌控产品乙醇、乙酸的含量无论从食品安全角度还是食品风味品质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果蔬汁中乙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但乙酸极性较大且属于末端吸收,对色谱柱、流动相都有特殊的要求;乙醇多使用气相色谱内标法进行测定,但是其易挥发、极性较大,对毛细管色谱柱有特殊要求,若测试样品中存在与其沸点相近的化合物时会增大测试难度。也有采用重铬酸钾氧化、酸碱滴定、pH电位法等,这些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复杂,测试耗时长,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方便、快捷、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同时对发酵果饮中乙醇、乙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
假设针对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含量检测所存在的两个问题:(1)发酵果蔬中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含量差异大导致无法同时进行准确测定;(2)发酵果蔬汁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了因类乙酸或类乙醇化合物(沸点或酸碱度相近)对检测结果的误导;提出一种操作高效简便、样品前处理简单,有效的减少样品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当前所亟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q1H-NMR技术分析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方法,能够解决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含量检测所面临的两个问题:(1)因发酵果蔬中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含量差异大导致无法同时进行准确测定;(2)发酵果蔬汁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了因类乙酸或类乙醇化合物(沸点或或酸碱度相近)对检测结果的误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q1H-NMR技术定量分析发酵果蔬汁中乙醇和乙酸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精密称取30-100μL测试样品到内径为5mm核磁管中,精确称取内标物TMSP1.00mg,加入溶剂480-600μL,混匀后得到分析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100>N<SUP>-</SUP>/N<SUP>+</SUP>/P<SUP>+</SUP>网状埋层扩散抛光片
- 零50电力L<SUP>2</SUP>C<SUP>2</SUP>专用接口<SUP></SUP>
- 高保真打印输出L<SUP>*</SUP>a<SUP>*</SUP>b<SUP>*</SUP>图像的方法
- 在硅晶片上制备n<sup>+</sup>pp<sup>+</sup>型或p<sup>+</sup>nn<sup>+</sup>型结构的方法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182</sup>Hf/<sup>180</sup>Hf的测定方法
- 五环[5.4.0.0<sup>2</sup>,<sup>6</sup>.0<sup>3</sup>,<sup>10</sup>.0<sup>5</sup>,<sup>9</sup>]十一烷二聚体的合成方法
- 含烟包装袋中Li<sup>+</sup>、Na<sup>+</sup>、NH<sub>4</sub><sup>+</sup>、K<sup>+</sup>、Mg<sup>2+</sup>、Ca<sup>2+</sup>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
- <base:Sup>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