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8185.0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6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旭;徐伟巍;刘柏清;蒋漳河;王彦;王继业;陈钰方;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50 | 分类号: | G01N25/50;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粉尘 着火 温度 特性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气部件,包括气罐(10);
循环加热部件,包括加热仓(20)、气体储存仓(30)以及风机(40),所述加热仓(20)的一端连通所述气体储存仓(30)的一端,所述加热仓(20)的另一端设有入气口和第一循环接口,所述气体储存仓(3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和第二循环接口,所述风机(4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接口和所述第二循环接口,所述入气口连通所述气罐(10);
储粉部件,包括储粉罐(50),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储粉罐(50)的一端;
粉尘云燃烧仓(60),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的端部连通所述储粉罐(50)的另一端,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具有连通外界的开口端;以及
检测部件,包括用于观察和记录粉尘云着火状态的火焰观察器(70),所述火焰观察器(70)设置在所述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20)包括第一石英管(21),所述第一循环接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石英管(21)的一端,所述第一石英管(2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气体储存仓(30),所述第一石英管(21)外设有第一加热带(22),所述第一加热带(22)外设有第一石棉保温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英管(21)内填充氧化铝陶瓷颗粒(24),所述氧化铝陶瓷颗粒(24)为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带(22)由第一电加热丝构成,所述第一电加热丝缠绕在所述第一石英管(21)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包括第二石英管(61),所述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石英管(61)的一端,所述第二石英管(6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粉罐(50),所述第二石英管(61)外设有第二加热带(62),所述第二加热带(62)外设有第二石棉保温层(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带(62)由第二电加热丝构成,所述第二电加热丝缠绕在所述第二石英管(61)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6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4)设置在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4)用于监测所述第二石英管(61)的加热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1)、第一压力传感器(32)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2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1)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2)均设置在所述气体储存仓(30),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5)设置在所述加热仓(20)。
9.一种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气罐(10)连通所述入气口,将压缩气体定量充入所述加热仓(20);
步骤二,所述第一循环接口和所述第二循环接口分别连通所述风机(40),启动所述风机(40)和所述加热仓(20),对气体进行循环加热,加热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
步骤三,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储粉罐(50),所述气体储存仓(30)内的定温定压气体携带所述储粉罐(50)中的粉尘沿着通路向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内分散成粉尘云,通过所述检测部件的记录数据量化出热流粉尘云的着火温度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流粉尘云着火温度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加热仓(20)的加热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粉尘云燃烧仓(60)的加热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1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斯巴甜加工用原材料称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水浓缩高效脱硫深度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