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95600.7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汪军;范例;刘坤;李洪刚;甘伟;邓富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嘉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302 | 代理人: | 李阳 |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燃气 热脱附 有机 污染 土壤 修复 装置 | ||
1.一种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主加热井,所述主加热井包括主外管以及设在所述主外管内的主内管,主外管呈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主内管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主内管的上端贯穿主外管的上端,主内管与主外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主内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底端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用于增加高温烟气在第一气流通道内停留时间的第一阻流机构,多个所述第一阻流机构沿第一气流通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
还包括副加热井,其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上部连通;
所述第一阻流机构包括第一锥形挡环a和第一锥形挡环b,所述第一锥形挡环a呈上小下大的圆锥筒状,所述第一锥形挡环b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筒状,第一锥形挡环a的小端套设在主内管的外壁上,第一锥形挡环a的大端朝向第一气流通道的底端;
所述第一锥形挡环b的大端套设在主外管的内壁上,第一锥形挡环b的小端朝向第一气流通道的底端,第一锥形挡环b的小端靠近第一锥形挡环a的外锥面并留有间隙;
所述第一锥形挡环a的内锥面与主内管的中心轴线的夹角记为α,α的范围为40~50°;所述第一锥形挡环b的外锥面与主外管的中心轴线的夹角记为β,β的范围为40~50°;
还包括多个第一锥形导流板,所述第一锥形导流板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筒状,第一锥形导流板的小端套设在主外管的外壁上,多个第一锥形导流板沿主外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锥形导流板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沿第一锥形导流板的周向延伸并贯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位于第一锥形挡环b的大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加热井包括副外管以及设在所述副外管内的副内管,副外管呈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副内管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副内管的上端贯穿副外管的上端;副内管与副外管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上端与第一气流通道的上部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排气抽风机,副内管的底端与第二气流通道的底端连通;
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第二阻流机构,多个所述第二阻流机构沿第二气流通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第二阻流机构包括第二锥形挡环a和第二锥形挡环b,所述第二锥形挡环a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筒状,所述第二锥形挡环b呈上小下大的圆锥筒状,第二锥形挡环a的小端套设在副内管的外壁上,第二锥形挡环a的大端朝向第二气流通道的上端;
所述第二锥形挡环b的大端套设在副外管的内壁上,第二锥形挡环b的小端朝向第二气流通道的上端,第二锥形挡环b的小端靠近第二锥形挡环a的外锥面并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锥形挡环a的内锥面与副内管的中心轴线的夹角记为α’,α’的范围为40~50°;
所述第二锥形挡环b的外锥面与副外管的中心轴线的夹角记为β’,β’的范围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第二锥形导流板,所述第二锥形导流板呈上小下大的圆锥筒状,第二锥形导流板的小端套设在副外管的外壁上,多个第二锥形导流板沿副外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第二锥形导流板内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沿第二锥形导流板的周向延伸并贯通,第二容纳腔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位于第二锥形挡环b的大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燃料供应系统和第一抽提管,所述燃料供应系统包括进气管和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第一燃烧器的另一端与主内管连通;
所述第一抽提管与主外管间隔布置,第一抽提管与进气管连通,第一抽提管上设有第一废气抽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尾气处理机构和第二抽提管,所述尾气处理机构包括第二燃烧器、排放管和尾气抽风机,所述第二燃烧器的一端与副内管通过废气管连通,第二燃烧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放管连通,所述尾气抽风机设在排放管上;
所述第二抽提管与副外管间隔布置,第二抽提管与所述废气管连通,第二抽提管上设有第二废气抽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6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