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85797.6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严华兵;曾文丹;肖亮;尚小红;曹升;王颖;陆柳英;赖大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1/08 | 分类号: | A01H1/08;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牙斐颖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筛选 木薯 同源 四倍体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繁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本发明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离体诱导多倍体植株:采用秋水仙素对木薯单个腋芽的茎段进行诱导后继续培养,得培养植株;(2)初步筛选:通过叶片形态差异进行筛选;(3)继代培养:对初筛植株进行扩繁;(4)干旱处理:采用PEG‑6000对扩繁得到的植株进行处理;(5)二次筛选:通过植株的成活情况以及叶片形态进行筛选;(6)四倍体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本发明的筛选方法通过诱导后的叶片形态初筛结合PEG‑6000处理后的成活率和叶片形态复筛,可将诱导植株中的四倍体植株有效筛选出来,筛选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既可食用,也可用于榨取酒精和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传统木薯种植中优质木薯品种缺乏、良种覆盖率较低,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选育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至关重要。
目前,多倍体育种是改善植物性状和选育经济性状优良新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木薯来说,秋水仙素诱导是获得多倍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秋水仙素诱导获得木薯同源四倍体的筛选方法通常为以下两种:一是通过多次段截分离结合叶片观察进行多倍体筛选(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239800A三倍体木薯品种的选育方法),二是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对诱导产生的倍性嵌合体进行分离之后筛选四倍体(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094853A一种木薯多倍体的诱导方法),以上两种方法的筛选程序或者判断指标单一,筛选效果差,且需要经过多次培养分离,筛选周期长,筛选基数大,耗费大量人工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本发明的筛选方法通过诱导后的叶片形态初筛结合PEG-6000处理后的成活率和叶片形态复筛,可有效将诱导植株中的二倍体植株、倍性嵌合体植株筛除而准确筛选出木薯同源四倍体植株,木薯同源四倍体植株筛选效率高、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筛选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离体诱导木薯多倍体:取生长状态一致的无菌木薯组培苗,切成带单个腋芽的茎段,将茎段转接到含有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中,然后放置于震荡仪上,在90-100r/min、27℃的条件下避光震荡培养,48h后将茎段取出,用无菌水冲洗之后吸干水分,然后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培养植株;
(2)初步筛选:通过植株的叶片形态从所述培养植株中进行筛选,即得初筛植株;
(3)继代培养:将所述初筛植株进行编号然后进行继代培养增殖,在继代增殖过程中挑选植株叶片表型一致的植株进行下一次继代增殖,得增殖植株;
(4)干旱处理:将所述增殖植株切成带单个腋芽的茎段,将不同编号的所述增殖植株的茎段分别接种于含10%PEG-6000的MS培养基中,培养20d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之后吸干水分,然后再接种于含5%PEG-6000的M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0d,得处理植株组;
(5)二次筛选:通过植株的的成活情况以及叶片形态从所述处理植株组中进行筛选,即得四倍体植株组;
(6)四倍体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述四倍体植株组进行鉴定。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秋水仙素的浓度为0.05-0.07mg/L,所述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0.05mg/L6-BA、0.02mg/L NAA、20g/L蔗糖和6.3g/L琼脂。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初筛植株的叶片形态为:叶尖钝化、变圆且叶面积变大,叶片厚度相对较厚,叶片颜色浓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